發(fā)布時間:2018-04-01 09:37 | 來源:中國文明網 2016年1月 | 查看:1266次
人物故事:
人物:
王傳祥,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山東濟寧市高速公路管理處濟寧收費站收費員,中華骨髓庫捐獻志愿者,濟寧市無償獻血志愿者協(xié)會成員。
概述:
自從在部隊首次獻血,15年來,他無償獻血達5萬毫升,相當于20名成年人的全身血液總量。他深入廣場、社區(qū)、大街小巷宣傳“生命紅”,申請組建“移動血庫”志愿者組織,他的善行義舉被大眾日報、齊魯晚報、濟寧日報、濟寧電視臺等省市媒體多次報道,先后獲得濟寧市“凡人善舉?一路有愛先進個人”、“濟寧好人”、“山東好人”等多項榮譽稱號。曾在部隊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故事:
2015年5月,一個周末的正午。剛剛從濟南捐獻完造血干細胞回來,正在家中休息的王傳祥突然接到單位領導打來的電話,說他所救助的那位血癌患者寄來了一封感謝信。信中洋溢著無限真情:“恩人您好!感謝您為我女兒捐獻造血干細胞,讓她有了一次重生的希望……雖然我們未曾相識,但正因為您的愛心和無私奉獻才改變了我們家庭的命運……謝謝您!好人一生平安!”
說到感謝信,事情還要追溯到2015年的4月27日。這個看似普通平常的日子,對于43歲的王傳祥來說,卻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經過近半年的精心準備,他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為一名配型成功的血癌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一年零五個月的等待,自己當初播種的善心終于可以開花結果了,這也讓他成為中華骨髓庫志愿者中濟寧地區(qū)最快配型成功的捐獻者。
捐獻采集從當天上午10點10分開始,地點在濟南千佛山醫(yī)院血液內科病房內。隨著醫(yī)生將兩根帶有六七毫米粗針頭的出血管和回血管扎進王傳祥的胳膊,造血干細胞采集正式開始。強忍著身體的虛弱和陣痛,他堅持做完了4個多小時的采集。當日下午2點10分,從其體內抽取的2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被山東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立即送往天津,于當晚植入等待救助的患者體內。雖然非親緣關系的白細胞抗原相匹配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但有時緣分就是這么奇妙,王傳祥也沒有想到在提出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一年多以后,自己真的有機會成為一個延續(xù)他人生命的人。通過血液的匯聚、交融和碰撞,兩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從此便擁有了相同的生命底色。
15年來,從部隊到地方,王傳祥的“救人行動”從來沒有間斷過,而且愈獻愈多。從2000年和戰(zhàn)友在外出途中,看到紅十字會采血車打著“急需B型血”的牌子,毫不猶豫地伸出胳膊之后,到現(xiàn)在寫滿了的獻血本就達20余本,王傳祥獻血總量近5萬毫升,相當于20多名成年人的全身血液總量,至少可以挽救125人的健康和生命。無償獻血的獎杯也從銅質獎變成了銀質獎、金質獎,以至于血站的同志都親切地稱他為“移動血庫”。
幾年來,王傳祥定期向血站電話預約獻血,由原來單純的捐獻血液改為捐獻血小板和紅細胞。這位淳樸的漢子平淡地說:“這樣就能多捐點。”這些年,身邊的戰(zhàn)友和同事在他的影響帶動下也投身各種公益活動,開展無償獻血、捐獻造血干細胞、關愛留守兒童和弱勢群體等活動300余次,獻血總量高達50余萬毫升,成功注冊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余人。
王傳祥還帶著他的隊伍一起到血站捐獻,看那勁頭,像是又回到了他當士官帶新兵的時候。現(xiàn)在,當?shù)嘏R床血液告急或什么血型緊缺,只需一個電話,“兵哥”王傳祥便帶著他的“移動血庫”在血站或醫(yī)院最需要的時間出現(xiàn)。而他的隊伍里有多少人,這個月又有誰加入,都是哪些血型,誰捐獻了多少,誰又到了捐獻時間,這些“兵哥”都了如指掌。節(jié)假日期間,他們深入廣場、社區(qū)和大街小巷,拉開橫幅、旗幟和標語,義務宣傳無償獻血的社會意義。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眾人的力量和退伍軍人的影響力,王傳祥還在當?shù)孛裾块T申請注冊“移動血庫”志愿者組織,將這條流淌著的“生命紅”的愛心河流,不斷發(fā)展壯大,更好地踐行儒家仁愛之道義。
來源:山東文明辦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