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1-01 20:46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08-09 | 查看:2251次
1969年,31歲的黃禮和作為“上山下鄉(xiāng)”青年,從武漢來到新洲汪集王龍村。當他因勞動受傷而最終截去雙腿之后,他唯一的親人——父親也去世了。此時,比黃禮和小十來歲的邵水清主動承擔了照顧他的責任,這一照顧,就是幾十年。而當邵水清因病去世之后,他的兒子邵長明、他的女兒邵桃榮也投入這一場“愛心接力”,于是就有了一家兩代人35年接力照顧非親非故殘疾老人的感人一幕。
從個人所遭遇的種種不測來說,黃禮和是不幸的。背井離鄉(xiāng)、身體致殘、親人離世,這些意外幾乎是同時降臨。但是,黃禮和又是極其幸運的,因為,他在這個舉目無親之地,他竟然遇上了整整一家好人。而一家兩代,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照顧這一名非親非故的殘疾老人的事跡,在感動我們的同時,更是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筆精神財富。
在這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中,我們首先看到了承諾守信的光彩。如果說邵水清開始只是出于一片善心而照顧黃禮和,那么“為他養(yǎng)老送終”的決定與此后的行動,則體現(xiàn)了邵水清說到做到的樸素情懷。甚至在身患重病而彌留之際,竟然還吩咐自己的兒子好好照顧黃禮和。他雖然沒有說出什么精彩話語,但他已經(jīng)用實際行動對承諾守信作出了最為具體也最為感人的詮釋。雖然他自己的家庭已經(jīng)非常貧寒,雖然因為幫助黃禮和治病而花費了兩萬多元,但邵家人一直無怨無悔,在承諾守信的道路上,堅忍前行。
在這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中,我們也看到了無私奉獻的光彩。在父親因病去世、弟弟又因車禍而喪生之后,已經(jīng)出嫁多年的邵桃榮義無反顧地回到娘家,承擔起照顧母親與黃禮和這一名殘疾老人的重任。沒有任何回報,只是為了父親的遺愿,照顧好這位無親無故的殘疾老人。因為擁有這樣一顆無私奉獻的愛心,邵桃榮把老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荊棘留給自己。
在這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中,我們還看到了頑強不屈的光彩。因為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照顧這名殘疾老人,因為父親身患重病,又因為弟弟意外喪生,邵桃榮回到娘家之后,不僅面對著承擔照顧老人的重任,更是面對著負債累累的家境。然而,這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女子,迎難而上。在精心照顧老人與母親的同時,用自己的辛勞與汗水,重新支撐起這個坍塌的家庭。
和父親與弟弟一樣,邵桃榮也是那樣樸素無華。她如同一株小草,那樣平凡,卻以油油的綠意,溫暖著你我的心靈,裝點著美好的世界。(一青)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