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5-02 20:56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5-03-12 08:24:00 | 查看:3149次
高巧平,洛陽市汝陽縣工業(yè)區(qū)大安村的農(nóng)村婦女,現(xiàn)年49歲,自1987年與同村翟強占喜結良緣以來,她不僅承擔起照顧家里老人的責任,而且樂于助人、熱心公益。多年如一日,高巧平一直辛勤付出,平凡中見大愛,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得到周圍群眾們的一致稱贊。
撐起大家庭的好兒媳
1987年,22歲的高巧平與同村在外工作的翟強占組成了家庭。走進這個家,當時的她沒有想到,自己柔弱的肩膀?qū)⒁钙疬@個家庭的重擔。
翟強占說,當時他的家庭情況比較復雜,一個姐姐兩個妹妹均在外地,還有一個弟弟正上大學,家里除了父母,還有年邁的爺爺奶奶,自己常年在外,預示著這一大家子人都要扔給妻子來支撐。高巧平在娘家排行最小,自幼受到父母和姐姐們的百般呵護,她能撐起來嗎?
高巧平回憶說,當時自己心里就一個想法,既然成了一家人,那所有的親人就是我的親人,面對年老的爺爺奶奶、經(jīng)常臥床不起的婆婆、年幼的弟弟妹妹,她一下子就進入了角色,迅速從娘家的公主變成了婆家的“仆人”。
高巧平剛嫁過來時爺爺奶奶年歲大,婆婆身體不好,家里的農(nóng)田全靠她和公公打理,每次忙完農(nóng)活還要趕回家做飯。那時候家里窮,她每次做飯都要做兩鍋,給爺爺奶奶和身體不好的婆婆做些好的,自己吃些粗糧。她回憶說,嫁過來不到半年,她的褲腰就從二尺二變成了一尺八,從豐潤的小姑娘變成了瘦弱的小媳婦。
回憶起照顧老人、辛勤付出的日子,高巧平說這只是做了一些份內(nèi)的事。平常每天早晨天未亮,她就起床為老人做好可口的飯菜。在老人患病期間,她給老人喂水喂飯、洗衣、煎藥、喂藥、洗腳、端屎倒尿、噓寒問暖等,不嫌臟,不嫌累。冬天特意為老人縫制多床大小棉褥,供老人換洗。高巧平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挑起生活的重擔,用勤勞的雙手托起一個家庭的希望。從1992年到2000年,這些日期記錄了高巧平的艱辛歲月:
1992年,80多歲高齡的爺爺過世,1995年,奶奶腿不慎骨折。
1998年3月,最疼愛她的父親離世,同年4月體弱多病的婆婆也離開了人世。
1999年6月,90多歲的奶奶摔傷胳膊,2000年元月,奶奶帶著滿足安詳離開了人世。
簡單枯燥的的幾個數(shù)字,卻整整橫跨了8年,期間包含著高巧平付出的無數(shù)辛勞。那些年,她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每天的生活就是像陀螺一樣不停地轉(zhuǎn)。高巧平說,這么多年了,她就記得當時的兩個細節(jié):一個是她的腿由于長時間奔波,一直瘀腫不退,另一個是奶奶去世時那安詳?shù)奈⑿Α?/span>
她告訴筆者,只要想起來老人的微笑,覺得一切的付出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被人稱道的好鄰居
采訪中,不斷有村民告訴筆者,高巧平的熱心腸是出了名的。每逢左鄰右舍有什么紅白事,高巧平總是去的最早,走的最晚,幫人家洗碗擇菜,打掃衛(wèi)生,有啥臟的累的搶著干,完全當成了自己家的事情。時間長了,誰家有事,不管紅事白事,不管矛盾糾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她成了義務干活、義務幫忙、義務調(diào)解的“三管”鄰居。
大安村的翟云周夫婦,在蘭州中學退休后回老家居住,兩個孩子都在外地工作,高巧平得知后,就隔三差五去登門看望,噓寒問暖。幾年來,翟云周夫婦兩次犯病都是高巧平及時打120叫救護車,親自護送到醫(yī)院,又主動承擔起護理工作。翟云周的孩子們趕回來后拉著高巧平的手感動得失聲痛哭:“多虧了有你這樣的好鄰居,我們才能安心在外工作?!?/span>
高巧平的兒子告訴筆者,這么多年來過春節(jié),媽媽總是多包些餃子,第一碗孝敬自己的爺爺,第二碗便端給翟云周夫婦,說他們夫婦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讓他們感受下好鄰里的情誼,樂呵呵地過年。
高巧平笑瞇瞇地說:“多年來,俺家和翟云周夫婦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記得有一次,翟云周妻子患病期間,說想吃我烙的餅,我二話沒說把餅烙好就趕緊送去,真是把他們倆當成了俺的親人?!?/span>
如今翟云周的妻子已經(jīng)去世,高巧平一如既往的照顧翟云周的生活,周圍的鄰居們都說:“像這樣的好鄰里,實在是不多見?!?/span>
高巧平說:“其實這真的不算什么事,都是鄰里,能幫一把是一把,誰還能沒個難處呢。我啥也不圖,就是這樣的熱心腸?!?/span>
熱心公益的好黨員
高巧平是個黨員,她特別看重自己的這個角色,積極參與組織活動,熱心公益事業(yè)。有人開玩笑問她:“你這個黨員真像個黨員,看你成天忙完這忙那,村里大小事你都跑個不停,也不計較報酬,圖啥呢。”高巧平笑呵呵地回答:“俺啥也不圖,就覺得自己是個黨員,就一定得用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村婦代主任告訴筆者,前段時間,村黨總支倡導黨員義務活動日,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動,高巧平每次都跑到最前面,干的最實在。有些黨員有事不能按時參加活動,高巧平二話不說,將他們的責任區(qū)一一攬為己有,一個人干了4個人的活,幾天下來,累的腰酸背痛,但仍舊樂呵呵的,還總是謙虛地說:“俺是黨員,多干點活是應該的?!?/span>
高巧平的兒女大學暑假期間在家開辦中小學生輔導培訓班,周圍汝店、高河、羅凹的孩子們都來聽課,她家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她像保姆一樣悉心照顧著孩子們,下雨時親自送孩子們回家,有時家長接的晚了,高巧平就留孩子們在自己家吃飯,有些家長在外打工的孩子們,她更是無微不至,親自接送,一來二去,她又得了個“老保姆”的稱號。
她家的培訓班更像一個公益性質(zhì)的樂園,家長們都愿意把孩子送到這,理由就是:家庭經(jīng)營的和睦,對鄰里情深意重,讓孩子來這樣的人家既學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美德,何樂而不為!
高巧平勤勞善良、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夏日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送去綠蔭,不求回報。她的淳樸、善良、慷慨大方,深深的感染著周邊群眾,她的感動事跡傳遍了十里八村,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稱贊,成為樹立農(nóng)村文明新風的榜樣!。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