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2-23 21:03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7-01-11 第864期 | 查看:1084次
讓出自家房屋做公益 以身作則傳承家風
在重慶市巫溪縣上磺鎮(zhèn)羊橋村的“樂和大院”,每天清晨和黃昏都能看到“愛心奶奶”李吉東的身影。李吉東受教育不多,但從小就受到優(yōu)良家風熏陶。2009年,她主動申請,將自家菜園地、房屋無償提供給村里建設“樂和大院”。八年來,她義務清掃、熱情待客、關愛留守兒童,從來不計得失。2016年11月,李吉東榮登“中國好人榜”。
在重慶市巫溪縣上磺鎮(zhèn)羊橋村的“樂和大院”,每天清晨和黃昏,都會有一位中等身材、年過花甲的婦女,用竹枝制作的大掃帚清掃近500平方米的大院,然后又用小掃帚打掃200多平方米的“農(nóng)家書院”、“村民娛樂室”、“留守兒童活動之家”,多年如一日,從不間斷。這位老人就是“樂和大院”的守護者,被人們稱為“公益大媽”的李吉東。
1.無償讓出自家菜地 熱情好客暖人心
2009年,羊橋村成為了“樂和大院”試點村。村里計劃將李吉東家的一塊菜地建設成廣場,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墒怯捎诖謇锝?jīng)濟條件不好,拿不出補償金,村干部們都為如何去和李吉東協(xié)調(diào)感到為難。沒想到的是,李吉東聽到這件事后,很爽快地答應了。就這樣,李吉東家的菜園被建設成了村里的“樂和大院”,供全國各地和海內(nèi)外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學習。平日里,村民們也經(jīng)常到李吉東家里參加院壩會、跳壩壩舞,孩子們也非常喜歡來到李吉東家看書、下棋、做游戲。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八年來李吉東的“樂和大院”共接待外來參觀人員和來訪群眾6萬余人次。
李吉東全家共8口人,兒子女兒都早已成家立業(yè),各自擁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她的大兒子在重慶主城區(qū)為父母購買了住房,曾多次提出接老兩口去大城市安度晚年的想法。面對兒子的一再請求,李吉東每次都回絕了,她說:“我如果走了,到咱家‘大院’來的客人就沒人招呼了。家里來了客人,怎么能讓人連口熱茶都喝不上呢?”“來者皆是客”是李吉東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她看來,只要進了“大院”,就都是她家的客人。所有到過李吉東家“樂和大院”的人,都會被她的熱情感染,都能感覺到家一般的溫暖。
李東吉正在打掃“樂和大院”。圖片來源:重慶市巫溪縣文明辦
2012年,全國15個省、市100余名“樂和志愿者”到羊橋村參加“樂和大院”培訓,其中一部分人的吃住被安排在李吉東家。李吉東把家里的臘肉、土豆片、玉米全都拿出來招待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讓志愿者們每天都能吃上美味可口的農(nóng)家飯菜。近半個月的時間里,志愿者們與李吉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其中一名志愿者對李吉東說:“這些天您像媽媽一樣關愛大家,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母愛。謝謝您,您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樂和’?!敝驹刚邆兣R走時,給李吉東贈送了一面“賓至如歸”的大紅錦旗以表感謝。
2.自家住房做活動場地 做留守兒童的“愛心奶奶”
“樂和大院”建成以來,村里大大小小的活動越來越多,眼看“樂和大院”場地不夠用,李吉東和老伴兒商量后決定把自家兩室兩廳的住房也免費提供給村里,作為開展室內(nèi)活動的場所。此外,她還自己掏錢買了70多個塑膠凳子、20多把木質(zhì)靠椅,做為活動室的公用物品。
為了讓村里的留守兒童能更好地學習,羊橋村決定成立“愛心媽媽愛心爸爸團”幫助孩子們輔導課外作業(yè)。李吉東得知消息后,主動找到村委會,要求把場地設在她家,她說:“我讀書少沒文化,不懂教書育人。但我家寬敞而且位置好,我愿意為孩子們免費提供場所,做力所能及的事?!比缃瘢謇锏暮⒆觽兌剂晳T了放學后先到李吉東家做作業(yè),然后再回自己家。李吉東待孩子們也如同自家親人,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她“奶奶”。
義工在李吉東家對留守孩子們進行愛心輔導。圖片來源:重慶市巫溪縣文明辦
曾經(jīng)有人對李吉東說:“你家近500平米的房屋,出租的話每年都能獲得不少的收入,為什么要免費提供給村里?”面對這些質(zhì)疑自己做法的人,李吉東總是笑呵呵地說:“我雖沒上過幾年學,但父親從小就教育我要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家鄉(xiāng)。我沒什么能力為村里做其他事,但只要看到咱村里老老少少越過越好、客人越來越多,我心里就高興?!崩罴獤|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這些年來李吉東已為公益事業(yè)投入5萬余元,但從未向村和鎮(zhèn)政府要求過什么補助。
3.以身作則傳承優(yōu)良家風
李吉東為“樂和大院”忙前忙后,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因此她先后被當?shù)卣谟琛白蠲澜韼街驹刚摺薄吧匣呛门恕薄白蠲兰绎L傳承者”等稱號。
李吉東的父親在世時,村子里的人就都愛聚在她家討論家長里短。如今大家的經(jīng)濟條件好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了,李吉東將自家場地讓出來作為村里的活動場地,也是對家風的一種傳承。李吉東說:“我是農(nóng)民家庭出身,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要誠實守信、忠厚待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算是我家的家訓,我要用實際行動把這種家風傳承下去。”
“樂和大院”里的微訪談活動,李吉東講述自己的故事。圖片來源:重慶市巫溪縣文明辦
好的家風不僅能夠感染家人,也能夠帶動四鄰。李吉東通過多年來的身體力行,確確實實做到了這一點。李吉東的丈夫是瓦匠,有一身好手藝,他堅持誠實守信、勤勞致富的觀念,所承建的農(nóng)居房屋大都得到了業(yè)主的好評;李吉東的長子從事百貨銷售工作,平日里遵紀守法,現(xiàn)在家業(yè)興旺;李吉東的兒媳經(jīng)營童裝,以“忠厚待人”的思想熱情服務大眾,贏得了顧客的信任。同時,在李吉東的示范帶動下,羊橋村道路干凈整潔、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家家戶戶熱情好客,成為了全縣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村。
(稿件文字來源:重慶文明辦 重慶巫溪縣文明辦)
編輯點評
李吉東熱心公益,讓“樂和大院”和諧美麗;她傳承家風,帶動身邊的人崇德向善。她用最樸實的方式,詮釋著“好人精神”,書寫著平凡而又不凡的人生篇章。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