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1-25 10:30 | 來源:北京晚報 2017年01月19日 21版 | 查看:1803次
刷單獲利800萬 為何定他詐騙罪
制圖 王金輝H120
從最早的以刷單為幌子詐騙網民,到后來網約車司機刷單騙補貼,直至現(xiàn)在頻頻發(fā)生的刷單交易詐騙第三方支付平臺或電商平臺,金額日益增加,危害越來越大。原本是電商平臺用來幫助顧客區(qū)分商店等級、或者商業(yè)企業(yè)砸下投資人的真金白銀試圖擴大市場占有率的搏命之舉,卻被善于鉆空子的不法人員找到漏洞并發(fā)展為產業(yè)。他們當中頗具代表意義的前電商鄧躍光已因詐騙罪被北京二中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1年,但與此有關的爭論并未停止:按照事先已經確定了的規(guī)則,進行虛假交易,騙取補貼,究竟是刑事犯罪中的詐騙,還是民事糾紛中的不當?shù)美?/p>
每天刷5000單
每天獲利15萬
坐在北京二中院刑事審判庭被告席上的鄧躍光一直覺得自己委屈:我是一直按照他們的規(guī)則干的,最多也就是個民事糾紛,怎么會告我犯了詐騙罪?
在10個月的時間里,他在某電商平臺上“自買自賣”,然后利用獲取獎勵券虛假交易,再騙取貨款,總價值達到800余萬元。
“我的這些錢肯定是取之不義,這些事情都是我干的,擾亂了平臺的正常秩序,但是我確實不知道我觸犯了刑法。我用的都是鉆石賬戶給商品好評,這相當于給平臺做廣告?!编囓S光說。
鄧躍光的行為,在日漸大手筆的刷單犯罪中頗有代表性。某種意義上說,這也算得上是至今仍然處于野蠻生長階段的“互聯(lián)網+”時代中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兒:為了獲取客戶,乃至增加客戶的黏稠度,無論商戶還是為商戶提供空間的電商平臺,都要砸進大量資金推廣,其中最好的方式莫過于直接讓顧客們感受到實惠——也就是返利。這也正是鄧躍光和他的“同行”們的獲利、以致在商海大潮中生存所需的漏洞。
公訴機關指控說,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間,鄧躍光在某電商平臺上開設網上店鋪,通過自買自賣、給予好評,獲取獎勵券并使用獎勵券再次進行虛假交易的方式,騙取電商平臺返還商家的貨款共計800余萬元。
所有電商平臺都有明確的規(guī)則:不允許商家自買自賣自行刷單,但是鄧躍光還是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漏洞。
庭審中,他提到最早提示他“刷單”漏洞的,是一名幼兒園教師:“她在我的網店里買大量的公交卡套,在我的網店里把每種花色都點了一遍,但是她在后臺告訴我,只要給發(fā)一種花色就成。她解釋說,選擇多種商品,然后再給好評,就能獲得平臺返還來的獎勵券,她可以用獎勵券去買東西?!?/p>
“用獎勵券買東西!”一語點醒了夢中人。鄧躍光說,當時他的生意不好,看到這句話后突然反應過來,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只要用最高級別的買家賬戶刷單,返還的獎勵券足以在支付了平臺服務費之后還有剩余。
于是,他在淘寶上買了好幾千個鉆石級賬戶,分給手下的員工,從他自己的商鋪里購買商品,假買家們通過假交易獲得的獎勵券,再另外通過別的交易換取現(xiàn)金。按他的說法每刷一單,大約可以從電商平臺獲利32元左右,多的時候他每天刷單5000單,每天獲利大約15萬元。
經過審理,鄧躍光被北京二中院一審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觀察
刷單詐騙隨互聯(lián)網經濟“飛速發(fā)展”
鄧躍光的做法,在日漸瘋狂的“互聯(lián)網+”生態(tài)中,其實有不少后來人。
與他的做法基本“前后腳”,2015年8月,陸某開始在朋友王某經營的水果店大量刷單,憑空獲利。
在這些虛假交易當中,他通過指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向王某的水果店支付200元,付款后不僅所付款項能夠退回,而且水果店還會額外退付70元。店主王某說,他的水果店接入了移動支付,并參與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發(fā)起的返利活動,顧客在買水果時通過手機付款,支付平臺向顧客提供返利。
原本是平臺要增加使用客戶的人數(shù),水果店也可實現(xiàn)銷量,消費者也直接受益。但是卻被人鉆了空子:王某發(fā)動店內員工、朋友、老鄉(xiāng),通過微信朋友圈,讓朋友在指定時間段刷二維碼,將200元錢支付到自己店里賬號上,騙取返利后再歸還“客戶”的錢。這種極隱蔽的方式在短時間內大量使用,2000多次虛假交易就騙取了第三方支付平臺26萬多元。
同樣是在這段時間里,網約車平臺也開始明顯為刷單所苦。本來是要在真實約車行為的前提下補貼給乘客和司機的巨額資金,被刷單軟件輕易套取。
去年2月,海淀區(qū)檢察院在全國范圍內最早起訴了利用“滴滴打車”軟件進行刷單套現(xiàn)的被告人常某,此人在2015年短短幾個月,通過刷單軟件,虛構打車交易,將從網約車平臺領取的優(yōu)惠券向其控制下的司機賬戶支付,最后提現(xiàn)完成套現(xiàn),在短短幾個月內,通過刷單非法獲利1萬余元。
這段時間里,滴滴公司的后臺監(jiān)控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有很多訂單通過優(yōu)惠券支付,司機接單頻率很高,而且每單金額都恰好和優(yōu)惠券相等或略高,乘客下單使用的手機號IP地址相同,手機IMEI串號相同,通過觀察訂單司機的行駛軌跡,下車地點均為虛擬。滴滴公司于是報了警。去年五月,常某被海淀法院判刑6個月。
趨勢
從刷單賺勞務費到刷單騙網店等級
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和網安總隊了解到,涉及到“刷單”問題的犯罪,最初一般局限于簡單的刷單詐騙,但是隨著互聯(lián)網經濟日益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刷單”本身也有了質的變化。
據(jù)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反電信詐騙專業(yè)民警介紹,最早的刷單一般是假稱為網店刷單賺取勞務費,誘使網民以自身資金購買某種并不存在的貨品,前幾筆小額交易,會在網民支付后立即退款,并給予一定所謂的“勞務費”,在后期受害者支付了大額款項后,騙子突然卷款消失。
這一類騙局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誘惑性,是因為“刷單”本身的確真實存在,而且對相當多的網店店主們來說,也是個迫切需求。正是這個“需求”,讓上鉤的網民們覺得“它具備相當大的合理性”。
在淘寶經營網店多年的店主高先生告訴記者,網店評級是按照交易單數(shù),交易單數(shù)越多,評級越高?!熬W購的顧客選擇店鋪,一定會找評級高的,經營時間長的,否則會對交易過程不放心,對產品質量有擔憂。”他說,實際上對于經營時間很長的店主而言,并沒有通過刷單去提升評級的需求,顧客只要看這個店開設了很久,商品一直在售,而且也有正常評價就足夠了。但是對于新開的店鋪,“刷單”是個很難抗拒的誘惑。
鄧躍光在庭審中,也對電商平臺大張撻伐了一番?!拔覀兊纳霞壗小晷《?,經常給我們排名,只有排名靠前才能享受資源,在平臺搞活動的時候,把店鋪往前排。要是店里東西賣不出去,‘小二’什么資源都不給我們??墒切缕飞鲜?,要是沒有評價,就一直沒人買,我們只能自買自賣,先弄幾個評價,才能吸引真實客戶購買??勺再I自賣一旦被發(fā)現(xiàn),就得被罰款。不刷單,有排名系統(tǒng)逼著,刷單,就可能會被罰款,我們也兩難??!”
解讀
定罪關鍵詞:
“虛假交易”
北京市中洲律師事務所于德華律師認為,鄧躍光詐騙案屬于典型的訴辯分歧案件,一般來說庭審交鋒會較為激烈。
站在辯方立場上,他和其他刷單的人一樣,都是利用既有規(guī)則的漏洞實施了他們的行為?!耙?guī)則是提前定好的,他通過不合法的手段,繞過了系統(tǒng)的限制,但是也在規(guī)則范圍內,獲取的利益。若是站在辯護人的角度上,這樣的行為似乎也可以歸類為民事關系中的‘不當?shù)美??!?/p>
而鄧躍光在庭上,則屢次強調“給了商品好評才能獲得獎勵券,這種最高級別用戶發(fā)出的好評,在現(xiàn)實世界中相當于名人給某一款商品做的廣告,對平臺而言,也是提升它的信譽度。”
但同時于德華律師也指出,在很多涉及到“不當?shù)美备拍畹脑V訟中,被訴“不當?shù)美钡囊环讲]有實施過直接、主動、追求不當?shù)美男袨椤?/p>
“比如你匯款,錯匯到他人賬戶上,對方又不肯返還,你現(xiàn)在來追討,這樣是要訴對方不當?shù)美?。但是,對方并沒有主動誘使你錯匯到他的賬上?!彼麖娬{,在此類案件當中,被告人的“虛假交易”行為,是最后被法院定罪的硬傷。
于德華律師說,這種詐騙行為,虛構了或者隱瞞了事實,讓對方產生誤解,并且利用這種誤解,非法獲得對方財產。商家和某些個人明知刷空單不符合預先設定的規(guī)則,但是能通過某些手段繞過限制,制造交易假象,這還是在使用欺騙的方法占有他人財產?!八悟_優(yōu)惠,鉆的是電商平臺、網約車平臺的制度空子,行騙者固然有他的問題,但是對于這些平臺來說,在技術上和制度設計上,也確實有提升的空間。”
本報記者 安然 J060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