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10-29 16:28 | 來源:人民日報 2016年10月27日 04版 | 查看:1647次
江蘇泰興信訪局接訪科干部白國龍
姚雪青 韓登軍 劉 琳
一把輪椅,一個窗口,45歲的白國龍,在江蘇省泰興市信訪局接訪科已經干了9年。
9年來,這位副科級辦事員所在窗口的來訪從過去的每月200多件下降到約90件;除了外出治療,他從未請假休息過,總是提前到班,延遲下班。
2006年,白國龍從鄉(xiāng)鎮(zhèn)調到泰興市信訪局擔任辦信科科長,負責人民來信的處理和人民建議的征集工作。當時還是外行的他,憑著當過軍人的一股韌勁,向書本學習,向同事請教,和法官、檢察官、律師交朋友,積極參加各類培訓班,讓相關知識爛熟于心。
2008年春節(jié),正當工作得心應手時,他不幸從樓上摔下來,造成高位截癱,從此坐上了輪椅。但白國龍認為,“做事總比無所事事好?!苯涍^多次向組織申請,他成為接訪科的一名辦事員。從此,泰興市信訪局有了一位天天自己推著輪椅上下班、在窗口接待來訪群眾的信訪干部。
身體傷殘了,職務沒了,白國龍工作干勁絲毫沒有放松。2010年,村民王某帶著被子到信訪局求助。原來,他想翻建樓房,后排的鄰居卻怕新房建成后影響采光,3年來經鎮(zhèn)村調解多次,仍不讓開工建設。白國龍接訪后,前后10多次與鄰居、村干部電話溝通、說服,為王某重新解決了住宅地。
為盡快幫助群眾解決問題,有時白國龍堅持到現場處理。2012年6月,濱江鎮(zhèn)一個村的兩個村民為鄰里界址起糾紛,鬧得不可開交,一方跑到信訪局上訪。利用星期六休息時間,白國龍請同事用車把他送到村里,在當地村干部的幫助下,現場察看情況,找群眾個別交談,又找出雙方信得過的關鍵人做思想疏導,終于使雙方消除了持續(xù)了十多年的隔閡。
信訪工作壓力大、責任大,有時甚至會遭到辱罵、毆打。對于白國龍來講,要付出比常人更艱辛的努力。而他多年不懈的勤勉工作,得到了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不少帶著怨氣、怒氣來訪的群眾事后都說,“聽他說話心里舒服多了,事情好辦多了”。
白國龍的辦公室抽屜里經常放著幾百元,為來訪群眾買吃的喝的、付回去的車費等,每年達到幾千元?!叭绻ㄟ^我們的努力,將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訴求妥善解決,贏得他們開心的笑容,就是值得的?!卑讎埥洺Uf。
現在,許多來訪的群眾慕名找到他,有的還成了推他上下班的“志愿者”,邊走邊向他咨詢問題,白國龍則仔細為他們進行多方面分析。“讓群眾開心了,讓社會多一分和諧,我就滿足了?!卑讎堈f。
贊語:這位輪椅上的信訪干部,用多年如一日的勤勉和愛心,和來訪群眾架起一座座“心橋”,為社會注入一份和諧力量。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