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5-15 15:58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3-10-31 | 查看:989次
浦東大團鎮(zhèn)永寧東路,一幢磚木結(jié)構(gòu)的百年老屋,屋內(nèi)一位老翁臨窗而坐,正在全神貫注地修雨傘。他叫徐祥全,今年92歲,自從1978年退休以來,在這個店鋪里已堅守了35年。
老虎鉗、尖頭鉗、螺絲刀、小錘子……臺上擺滿了修傘的工具,墻上掛著各種各樣的雨傘。徐大爺正在為永春南路75歲的瞿大媽修傘。瞿大媽說:“這把傘撐開后折不攏了?!毙齑鬆敶髦匣ㄑ坨R仔細檢查,用尖頭鉗慢慢地拆掉舊的傘骨,然后換了2根新的傘骨。約20分鐘,傘修好了。
“他手藝好,家里傘壞了一直到這里修的。”瞿大媽拿起修好的傘試了幾下,付了材料費、成本費后,滿意地走了。
徐祥全的修傘手藝是祖?zhèn)鞯模麖?3歲起就跟著父親學做傘修傘。解放后,徐祥全進入大團木業(yè)社工作,在車間里做木器加工手藝。1978年退休后,他又重新干起了老本行——修傘?!艾F(xiàn)在的傘五花八門?!毙齑鬆斦f,過去是桐油布傘、紙傘,傘骨大多是竹木結(jié)構(gòu),現(xiàn)在花樣多了,有折傘、撐傘、自動傘,材料大多是尼龍布,傘骨都是金屬的,大小規(guī)格都不同。憑著老手藝和鉆研,各種各樣的傘他都會修。過去手腳麻利,一天能修10多把傘,現(xiàn)在年紀大了,一天修六七把。30余年來,徐大爺修過的傘,約有10萬余把。
“我有退休工資,修傘是解悶。”徐大爺說。每月有2000余元的退休金,那為什么還要天天修傘呢?他說,做慣了,一天不勞動就感到不舒服。修傘的時候,只見他一會兒拿起尖頭鉗拆傘骨,一會兒用小榔頭敲打,一會兒用老虎鉗擰鐵絲,時站時坐,忙個不停。他說,修傘也是全身運動,比做廣播操還靈呢。令人稱奇的是,除了耳朵有點背,92歲的徐大爺看上去依然精神十足,手腳麻利。
徐大爺修傘手藝好,而且為人隨和。居民們總結(jié)徐大爺健康長壽的原因,一是每天修傘勞動,符合“常欲小勞、活動筋骨”的養(yǎng)身之道。二是經(jīng)常動腦筋。一把傘壞了,毛病在哪里?如何修好?需要動腦筋。三是有成就感。有時徐大爺修一把傘失敗了好幾次,后來找到了竅門,終于解決了問題,心里很高興。
“傘是每個人都要用的東西,大家有需要,小店就開著吧。”徐大爺堅持修傘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覺得居民們需要,幾十年都舍不得丟掉這門老手藝。但現(xiàn)在愿意干這行的人越來越少,有不少人甚至乘車從五六公里遠的地方趕來讓他修傘。如果有人愿意學這門手藝,自食其力還是綽綽有余的。徐大爺表示,只要自己還能干,就要為居民服務下去。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