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5-02 22:45 | 來源:江西文明網(wǎng) 2015-08-17 10:32 | 查看:922次
劉武蓮,江西省永新縣石橋鎮(zhèn)白鷺村1組村民,一個79歲高齡的老嫗。她高高的個子,較瘦的身材,肩背顯得有點侷,走起路來步履蹣跚。
盡管是入住在白鷺村留守老人關愛中心的農村老人了,劉武蓮卻承擔著關愛中心的飯菜烹調,服侍6名老人一日三餐熱水熱菜熱飯和一個臥病在床、行動不便“空巢”老人的起居生活,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身邊最美老人”。
劉武蓮的一生是磨難的一生。她把大愛奉獻給了別人,把苦累留給了自己。她一生沒有生育,向別人過繼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過繼的兒子女兒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日久生情,兩人相愛,女兒轉為了兒媳。他們成為夫妻,生有三個女兒,這本來是好事??墒?,好景不長,兒子兒媳相繼犯病。兒子患上了骨髓癌,兒媳患上是肝硬化腹水,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就這樣折磨得眉頭緊皺。為了這個家庭,劉武蓮把洗衣做飯、照顧兒子兒媳和孫女的苦活、臟活全部攬下,天天凌晨5時起床,晚上11時睡覺。為給兒子兒媳治病和三個孫女上學,在兒子兒媳的病好些時,丈夫在家打理農事,她就出去做零工。劉武蓮到過基建隊、做過搬運工,進過敬老院、做過清潔員。在縣城敬老院期間,她對每個入院人員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不管哪個有病或臥病在床或拉屎拉尿弄臟衣服和床鋪,從不嫌棄,總是小心翼翼,精心照顧,替他們清洗干凈,為他們端水洗衣、端飯端菜,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自從她到敬老院后,院內院外、樓上樓下,30多個入院人員的房間,處處干干凈凈。有時院領導實在不忍心看她如此工作,還特意關照她要勞逸結合,不要一閑下來就打掃衛(wèi)生。院里一位老人長期臥病在床,屎尿不能自理,全靠她端屎端尿、送飯送菜,一直堅持到老人去世。臨終前,老人緊緊拉著劉武蓮的手,流著眼淚地望著她,直到慢慢閉上眼睛……
不久,兒子兒媳病情復發(fā),老伴為了家庭也積勞成疾,劉武蓮不得不離開她工作過五年的敬老院,離開的那一天,院領導和全院人員拉著她的手一直把她送到大路口。
沒幾年,劉武蓮的丈夫去世。這個家就全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肩上,三個孫女長大成年,她操持著一個個成家后,兒子又去世了,兒媳的病也越來越嚴重,照顧兒媳就全靠她。有一次,在替兒媳洗完一盆衣服,拿到池塘邊去漂洗時,路過一個有三個兒子的老人門前,她與老人打招呼,對方老人80多歲腿腳彎曲得腰背成90度,行動不便,廳堂中盆里的換洗衣服堆得像座小山,老人不經(jīng)意地訴說,昨天拉肚子,拉了一褲子,擔心衣服怎么洗。劉武蓮就主動走進老人的廳堂,不顧老人衣服的臟污,為其全部洗凈堆積成山的衣服,并一同拿到池塘里漂洗干凈涼曬,此時,劉武蓮已是一個73歲的古稀老人。
在“關愛中心”,劉武蓮雖是一個79歲高齡的老人了,但她還像在敬老院一樣,整日忙碌著,累了,坐一處休息會兒,輕松后,又自個尋找事做,哪怕是沖個衛(wèi)生間。她從去年來到中心,廚房、餐廳、衛(wèi)生間、洗澡間、棋牌室、休息室、電視大廳,里里外外干干凈凈。
飯菜眾口難調,尤其是老年人的飯菜。為了盡量滿足大家的口味,劉武蓮在先一天晚餐時,就與各位用餐老人商量明天吃什么菜,煮什么湯,早餐吃稀飯還是面條、米粉,盡可能滿足各人的口味。遇上感冒胃口不好的,她還會為其開“小灶”,或單獨做飯或不放辣椒;遇到感冒臥床的,她會將飯菜送到床前,甚至一口一口喂給他吃。哪個到了時間未來吃飯,她還會去其家里或其他場合尋找,詢問為何沒來吃飯。冬天誰吃得晚,飯菜涼了,她會主動為其熱一熱。
李桂秀今年87歲,生有兩個兒子,全部外出務工,成為“空巢”老人,并長期臥病在床,沒人照顧,進住“關愛中心”,劉武蓮主動承擔服侍李桂秀義務。她一日三餐將飯菜送到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喂給她吃完后,又把碗筷端回洗凈。李桂秀的起居生活、衣服換洗、床鋪翻曬,劉武蓮全部包下,李桂秀的兩個兒子全家只管安心在外打工,劉武蓮得到最多的也就是“謝謝”。但劉武蓮無怨無悔,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堅持為其端飯端菜送開水、洗臉擦身子、換洗衣服和被子等。
劉武蓮大清早起床,按照昨日商量好的飯菜安排,到村里的早菜市場購買一天的菜肴后,就開始做早餐,之后,又回到家里服侍患病的兒媳,甚至為其做早飯,中飯、晚飯都是如此。她每天第一個到“中心”,最后一個離開,離開時要檢查所有燈、電視、電扇、麻將機等電器設備是否關閉,打掃完衛(wèi)生才回家,天天如此。
問她累不累?劉武蓮說當然累。問她為何這樣盡責?她說,她托黨和政府的福,在她困難的時候給了她照顧,現(xiàn)在又給了她低保,而且還安排她進了“關愛中心”,她理應回報黨和政府,做得盡量做點。人都會老,人老了沒人照顧,那還要后人干什么?問她后不后悔?她說從來不后悔!
稿源: 江西文明網(wǎng)
作者: 龍抗病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