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4-29 11:12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6-02-15 | 查看:1259次
2009年,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黑溝鄉(xiāng)黑溝村村民朱作艷突患腦血栓病倒在床,不能言語,生活不能自理。此前一年,朱作艷剛與丈夫離婚,15歲的女兒判給了父親。
就在朱作艷最絕望并且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正讀初中三年級的女兒徐佳茹毅然放棄了父親家里優(yōu)裕的生活,離開了承載著一生夢想的校園和朝夕相處的同學,回到了母親身邊,這個花季女孩從此進入了生活的冬天。冬天如此漫長,尤其是母親的病一天天加重,最后竟至不治,如同冬至之前的寒夜,長,冷,而且暗淡無光。
然而,15歲的女孩卻始終把春天的如期到來作為自己執(zhí)著的信念。
山城最美女孩徐佳茹
在兩間5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一鋪炕、一張床,沒有任何家用電器,僅有的一套簡單的衣柜擺放在地上,炕上簡單的兩套行李就是朱作艷和女兒徐佳茹的家當。一大早,徐佳茹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做好飯后,她先給媽媽洗臉梳頭,然后把飯端到媽媽跟前,一口一口慢慢地喂媽媽,媽媽吃飽后,她才自己糊弄一口。飯后,她把家里院外收拾妥當,然后坐在媽媽身邊,陪媽媽說話,攙扶著她下地走走,精心照顧著她的一切。
令人感嘆的是一個孩子怎樣承受這樣的生活重擔?每天早晨,本來是該起來就梳洗打扮,然后吃媽媽做的早餐,再背起書包和同學一起蹦蹦跳跳上學去的那個小姑娘,現(xiàn)在要先給母親洗漱、給母親做飯,再一口一口地喂母親吃飯。吃完飯再給母親吃藥,接著是給母親按摩,忙完這一套高級護理的事情后,再去侍弄家里的田地,中午和晚上還是做飯,喂飯,按摩,喂豬喂雞,抽空還得洗衣服被褥。
患病之后,本來不愛言語的朱作艷時常無聲地哭泣,心情不好,病情就會加重。所以,每當晚上,徐佳茹不敢睡得太沉,小心翼翼地守護在媽媽身邊。剛患病的頭兩年,徐佳茹的姥姥和親戚經(jīng)常來幫助她照顧母親。后來,姥姥去世了,照顧媽媽的重擔落在了徐佳茹一個人的身上。每年,朱作艷的腦血栓都要發(fā)病幾次,一看媽媽發(fā)病,徐佳茹就趕緊找來二姨和二姨夫幫忙找車帶媽媽去醫(yī)院看病。沒有住院的錢,朱作艷的姊妹們幫忙給湊上。朱作艷的三個姐姐、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都在農(nóng)村,雖然大家生活都不算富裕,可為了這份親情,大家還是極力地幫助她們母女一把。盡管如此,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的母女還是無力支撐住院費和日常的花銷。
徐佳茹和母親住在一處破舊的房子里,窗戶四處漏風,棚上的老鼠亂竄,嚇得母女倆常抱作一團??粗嘁罏槊哪概?,徐佳茹的二姨朱作媛和二姨夫包志信一家心疼不已,那年冬天,他們把徐佳茹母女接到了自己家里。然后,張羅著給母女倆蓋個新房。黑溝鄉(xiāng)領導十分同情徐佳茹母女的遭遇,協(xié)調(diào)鄉(xiāng)民政辦和婦聯(lián)積極爭取扶助資金,并想了其他一些辦法,解決了部分建房資金。二姨和二姨夫把建房的全部重擔都承擔過來,幫助購買建房所需的磚瓦、水泥等材料,二姨夫自己親自當起了大工,起早貪黑地利用一個多月時間,為朱作艷娘倆建起了兩間50多平方米的新房。簡單地收拾妥當后,讓她們搬了進去。娘倆住進了新房子,蓋房子所賒欠的部分材料錢一直也沒有還上。
在為她們母女建好房后,包志信才準備為自家新蓋的房子忙活。包志信一家在自己不寬裕的同時,還要時常接濟她們母女。朱作艷病情比前幾年加重,女兒徐佳茹身前身后照顧,做飯洗衣,還要為母親喂飯,為母親端屎端尿,形影不離地照顧著母親。她家的莊稼也全都由二姨夫包志信一家給種和收。
那樣一個決定令今生沒有遺憾
在徐佳茹看來,家的味道,最重要者,是與父親和母親生活在一起。如果不能求全,那就與父親或母親生活在一起。與記者說起這段往事的時候,徐佳茹的母親已經(jīng)辭世近兩年。徐佳茹告訴記者,她現(xiàn)在正積極修復與父親的關系。是我主動這樣做的,我好像突然想明白了這件事,就是說我現(xiàn)在應該和父親在一起。以前他與母親的種種過節(jié),那是他們之間的事,對我來說是長輩之間的事,與我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有可能我只是不經(jīng)意間撞見了,目睹了他們的誤會與隔膜。而現(xiàn)在一切都結束了,我沒有必要再糾纏人生中那些瑣碎的小事。父親的年紀也大了,有一天他會需要我的照顧。而他,是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我應該在乎的是親情,而不是與親情有關的糾葛。母親在,我以母親為中心,對父親多有不解。現(xiàn)在母親不在了,所有的事情都因他們而起,我不再糾纏。畢竟是父親!
我與父親談過這些話。他對我說,他只有我這么一個女兒,他會像所有父親那樣愛我。我特別感動,我就說,那些年,我小,不懂事,父親不要記恨我。父親說不會,說哪有父親記恨女兒的呢?
當然,如今已經(jīng)22歲的徐佳茹是一個成年人,她能這樣通透地看待并處理人生中那些每每令人困惑不已的難題,表明了她的成熟與穩(wěn)重。令人驚奇的是,她是在15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這樣通透、成熟與穩(wěn)重了。
所以記者問,你當時只有15歲,是怎樣反復地想這件事,最后痛下決心的?父親怎樣看待這件事呢?他沒有勸阻你嗎?老師以及同學有怎樣的看法?你有朋友嗎?他們又是怎樣勸你的?
徐佳茹說,這件事并沒有那么復雜。我當時就是想,母親那個情況,身邊沒有人不行,我必須守在她身邊。老師、同學,還有我的朋友,都幫我想辦法,勸我,但是我主意已定。就回家了,全天候地照顧母親。
父親當時說的是,你的母親目前的確可憐,但是我們已經(jīng)離婚了,我們都有各自的生活與各自的命運。丈夫和妻子離婚了,沒有關系了,但是女兒與母親的關系,卻沒有辦法說沒有就沒有,那是終其一生的關系,是宿命。徐佳茹15歲的時候,認識到了這一點。
徐佳茹現(xiàn)在在桓仁縣城一家運動服飾專賣店里打工。她的事跡見諸媒體之后,有些好心人主動與她聯(lián)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久前,一家職業(yè)學校有意讓她去學習一些技能,徐佳茹心存感激,并很有興趣,目前正在考慮這件事。
現(xiàn)在想那幾年,與母親一起吃過的苦,都忘了,想得最多的是自己僥幸作出了那樣一個決定,令今生沒有遺憾。不然,我會后悔死的。如今我想起那幾年的點點滴滴,心里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一開始,飯都不會做,但是你不得不做,硬著頭皮去做,認真地做,沒什么大不了的,很快就會了。哪兒也不去,給媽媽做飯,喂藥,喂她喝水,給她按摩。然后,跟媽媽說話,逗她開心,免得她心煩,沒事總落淚。我們相依為命,媽媽才不哭。那樣一種狀況,精神上的快樂可能更重要吧?我當時就是這樣想的,所以我整天不停地說,說這說那,話多。媽媽當時說過這樣的話,就是說自己耽誤了孩子了,我就說媽媽,你想什么呢?我們在一起,多好。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