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一定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追記上海高院原副院長鄒碧華(圖)

發(fā)布時間:2015-02-27 15:23 | 來源:法制日報 2014-12-20 15:54:44 | 查看:1562次

追記上海高院原副院長鄒碧華

圖為鄒碧華在上海市高院信息處考察。 (資料圖片)

  □法制網(wǎng)記者孟偉陽

  一名法官應(yīng)該做些什么?對于法律專業(yè)人士而言,這是一個淺顯的問題。但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名好法官?這個問題,卻沒有那么簡單。

  12月10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的生命定格在47歲。噩耗一出,全國范圍內(nèi),許多法官、律師甚至政法圈外人的“朋友圈”立即被刷屏。14日,上千人從全國各地自發(fā)來到上海為鄒碧華送行。

  “華星秋月璀璨人生風范長存,碧血忠魂潛心法治鞠躬盡瘁”。這幅24個字的挽聯(lián)成為鄒碧華一生的真實寫照。

  可以說,許多人對于鄒碧華的尊重源自于他對“法官”這一職業(yè)淋漓盡致的詮釋。上海市高院院長崔亞東認為,“他以一個法官的身份贏得整個法律界的尊敬!如此哀榮,實屬罕見?!?/span>

  百姓眼中,他是“庭前獨角獸”

  鄒碧華的微信名字叫“庭前獨角獸”,用這個名字或許因為他深深地愛著法官這個職業(yè),并以此為榮。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也是保護弱者的,要用法的精神解決問題,服務(wù)百姓?!编u碧華曾說,當年他得知自己被上海市高院錄取時,曾激動地給母親打電話報喜,母親告誡他“一定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

  “鄒院長去世的消息是真的嗎?”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在12月10日晚間致電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老人不敢也不忍相信網(wǎng)上傳言。12月14日上午,這位老人帶著10歲的孫子小銘前來送別鄒碧華。

  “當年沒有鄒伯伯,我也活不到現(xiàn)在?!毙°懥髦鴾I說。5年前,身患白血病的小銘被親生父母狠心拋棄。爺爺奶奶無錢給孫子看病,走投無路才來到長寧法院立案大廳,要以小銘的名義起訴他的親生父母,索要撫養(yǎng)費為小銘治病。當時還沒有未成年孩子告親生父母的案例,因此法院遲遲沒有立案。時任長寧區(qū)法院院長的鄒碧華得知后,帶著長寧法院少年庭法官們開了兩天會,研究法條,決定立案。最終,小銘父親將名下房產(chǎn)劃歸小銘作為醫(yī)藥費,小銘才堅強活了下來。

  1988年,北京大學法律系經(jīng)濟法專業(yè)本科畢業(yè)以后,鄒碧華在上海高院從一名經(jīng)濟庭書記員逐步成長為助理審判員、審判員;2001年以后,先后在研究室、民一庭、民二庭鍛煉;2008年6月至2012年11月,任上海市長寧區(qū)法院黨組書記、院長;2012年11月直至離世,任上海市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

  翻開鄒碧華的這一簡歷,不難看出,鄒碧華的法官道路經(jīng)歷了從下到上、到下再到上的歷程,這一經(jīng)歷讓他既能高屋建瓴,又能代言基層。

或許他在上海高院民一庭、民二庭審理案件時已經(jīng)注意到應(yīng)正視法官與律師的關(guān)系,他在“空降”到長寧區(qū)法院做院長以后就開始著手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努力做行動上的巨人。

  律師眼中,他們是職業(yè)共同體

  “有的法官顯得非常強勢,不愿意多聽律師解釋;有的法官在法庭上不注意聽取律師的陳述和意見,或者在感覺律師陳述和意見與自己內(nèi)心認知相左時,隨意打斷律師發(fā)言……這些問題如果不加以治理,將會對中國的法治產(chǎn)生巨大傷害。”這篇在律師界廣為傳頌的文章《法官應(yīng)當如何對待律師?》正是出自鄒碧華之手,他曾說:“尊重律師、注重溝通,天塌不下來,庭開得更好?!?/span>

  “法官應(yīng)當確立法律共同體的理念,以尊重律師為己任。司法公正是整個法律共同體的共同任務(wù),要想建立屬于我們道德資本的司法公信力,必須依靠整個法律共同體的共同努力。缺少了律師的參與,法官與檢察官在法庭上只能上演‘二人轉(zhuǎn)’;缺少了其他角色的參與,法官在法庭上只能上演‘獨腳戲’。”鄒碧華曾說。

  其實,鄒碧華對于律師的尊重并不僅僅是一句口號,2010年,在鄒碧華的推動下,長寧法院出臺了《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引發(fā)律師界震動。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推出《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就是希望推動法律職業(yè)共同體有更加良性的互動關(guān)系。

  “與其說他是一名法官,不如說他是一位法律人,這點他跟我們一樣。他對待律師的態(tài)度應(yīng)該是法官群體對待律師群體的態(tài)度。”一位出席鄒碧華追悼會的律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不少律師表示雖然不認識或者從未接觸過鄒碧華,但從他的文章及演講中了解他,從而敬仰他。

  就在鄒碧華逝世前一天,他主導(dǎo)推動的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wù)平臺正式上線運行。作為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的主力推手,鄒碧華在朋友圈里轉(zhuǎn)發(fā)了這條消息,并留下最后一句意味深長的寄語,“希望讓律師的執(zhí)業(yè)環(huán)境越來越好”。

  “正如鄒院長說的,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法治發(fā)達程度;法官對律師的尊重程度,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司法公正程度。法官與律師本不應(yīng)是兩個陣營,不應(yīng)是‘死磕’狀態(tài),是他喚起了這兩個群體間互相尊重的意識?!甭蓭熖浦緢哉f。

  同事眼中,他是“不累”的實干家

  上海市高院刑二庭法官吳志梅曾是鄒碧華的下屬。她告訴記者:“鄒院長經(jīng)常講‘要善待律師、善待當事人、善待媒體’。他說要善待律師,因為律師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案件;善待媒體,因為媒體與法官一樣,是為了社會公平正義;要善待當事人,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看看我們是怎么審案子的。這些,在包括李旭利案、傳銷案等重大案件的司法公開中均有所體現(xiàn)?!?/span>

  在同事眼中,鄒碧華沒有官架子,講話、做事方式頗具務(wù)實主義者作風。

  鄒碧華逝世后,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張新給自己的微信賬號改了名字——“累了就歇會”。

  張新今年10月才正式調(diào)任研究室,與鄒碧華接觸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這段時間與其工作上接觸十分密切?!斑@個領(lǐng)導(dǎo)好像不大一樣?!币淮胃S鄒碧華出差后,張新這樣跟妻子感嘆。張新回憶,今年10月的一天,他隨鄒碧華一同出差去蘭州開一個司法改革會議,6點多下班后從單位出發(fā),抵達蘭州時已經(jīng)將近凌晨。第二天是一整天的會議,鄒一邊在會上發(fā)言,不時還要審閱其他工作材料。會議結(jié)束后,按主辦方安排,原本還可以再休息一天,但鄒碧華連夜就又趕回了上海。

  與鄒碧華有過接觸的同志都知道他有三句口頭禪,即“沒事,我不累”“你們先去忙吧”“沒事,有我在就行”。

  業(yè)內(nèi)人士都知道,鄒碧華是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盤手”之一。面對改革,鄒碧華曾表示,“要說‘黑鍋’,誰有我‘黑鍋’背得多!可是,做改革,怎么可能不觸及利益,怎么可能沒有爭議?對上,該爭取時要爭取,該頂住時要頂??;對下,必須要有擔當,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些在一線辛苦辦案的老實人和年輕人吃虧?!?/span>

  作為一名實干家,他對朋友說出了實實在在的想法:“改革,一直是一點一點往前拱的”“背著‘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經(jīng)歷的修行”。

  青年眼中,他是學習的榜樣

  “爸爸,我不愿意相信你走了,我情愿相信你只是累了,只是暫時休息一下?!弊返繒?鄒碧華的兒子聲淚俱下。“爸爸的書房里都是書。每天晚上,都要專注在書房里工作幾個小時。有時,身教真是要重于言傳,爸爸真是把這一生奉獻給了他的司法事業(yè)……”

  鄒碧華愛書。在他的辦公室內(nèi),記者看到,里面最多的就是書、文件和卷宗。一個大書柜擋住了大半個窗戶,辦公室左側(cè)也是一個裝得滿滿的大書柜。

  20多年來,鄒碧華在法律業(yè)務(wù)上持之以恒地學習鉆研。除了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20多篇論文,他還主編或撰寫了《公司法疑難問題解析》《法庭上的心理學》等十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審判九步法》在法律界曾引起轟動,連續(xù)兩年成為法律出版社的暢銷書。很多一線法官評價此書“邏輯清晰、思路嚴密,審判時按圖索驥,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還有人戲稱,要件審判九步法是“法庭上的獨孤九劍”。

  “學者型法官”的鄒碧華不僅在上海財經(jīng)大學等擔任兼職教授,還被不少高校邀請去授課。除了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精神,鄒碧華不拘一格、敢于創(chuàng)新的魄力同樣值得年輕人學習。

  鄒碧華認為,不能機械地根據(jù)判案數(shù)量的多少來衡量工作量,不能讓那些在一線辛苦辦案的老實人和年輕人吃虧,應(yīng)為能干事想干事的同志提供舞臺。在長寧法院擔任院長期間,鄒碧華曾大力推行法院效率管理試點,率先研發(fā)執(zhí)行流程、信訪、工作臺賬等信息管理系統(tǒng)。擔任高院副院長后,他在全國法院首創(chuàng)案件權(quán)重系數(shù)理論,設(shè)計多項審判管理評估指標,為進一步健全科學評估體系突破瓶頸。

  鄒碧華的學生夏關(guān)根如今也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對他來說鄒碧華就是自己學習的榜樣。他告訴記者,工作后困惑時,他曾請教過鄒碧華。“他跟我說,不要以為你做的事情沒有意義,也不要抱怨,你辦好一個案子,可能就能影響到一個家庭”“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我們做得好一點,這個世界就進步一點”。

(責任編輯:曹子敏)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