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9-20 21:09 | 來源:新浪 2014年09月19日17:30 | 查看:910次
沈陽82歲老人義務(wù)補路25年
80歲時他還每天騎著三輪車,載著上百斤重的水泥、砂石、水和補路工具,沿街檢修路面,看到有坑洼不平的路面便停下來修補平整。這樣一干就是25年。而最近兩年里,人們再也沒有看見他的身影。
昨日,沈陽補路老人張作梓見到記者放聲大哭:“我干了一輩子好事兒,現(xiàn)在真的干不動了……”9月16日,他在醫(yī)院檢查出胃癌晚期。
對于老人處境,有居民表示,“絕望”這兩個字從這樣一個好人的嘴里說出來,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作為受益者,我們都應(yīng)該盡力幫助他。
上午護(hù)理老伴下午補路
手捂著胃部,疼得嘴角直抽搐。他的孩子告訴記者,這兩年時間看不到老人補路的身影,先是老伴王秀美腦梗入院,他負(fù)責(zé)照顧。之后他的身體也不好,最近一直感覺胃部疼痛。9月16日經(jīng)沈陽軍區(qū)總醫(yī)院診斷為胃癌,已經(jīng)晚期。
老人家30平方米的小屋,幾乎家徒四壁?!爸窞槊瘛薄爸藶闃贰薄吧峒壕热恕钡儒\旗掛滿墻。他本身是低保戶,有兩兒一女,大兒子60多歲也是租房住,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摔壞了腰;二兒子家至今還欠債;女兒患重病在治療。家里為老伴的病已經(jīng)花了不少錢。
平時,留著長胡子的張作梓每天會給老伴王秀美喂牛奶,老人自己吃的是苞米面糊糊和白菜、咸菜,沒有肉。他給老伴吃的是饅頭和炒菜。
2012年8月他在老伴住院期間,東陵區(qū)中心醫(yī)院附近是他補的最后一段路。他說,老伴患腦梗在那里住了14天醫(yī)院,每天上午,他看護(hù)老伴打吊瓶,下午老伴入睡后,他就回家取回一輛小三輪車,車上有篩沙子用的篩子,和水泥用的膠皮盆,還有鏟子、錘子、鐵鍬、水泥袋子和水桶。將醫(yī)院周邊的馬葫蘆蓋周圍的大小坑都用水泥填上、修平?!吧厢t(yī)院的患者,如果走夜路、開車碰到,就不好了?!?/span>
再后來,老伴已經(jīng)離不開人護(hù)理了,他才放棄了補了25年的馬路。如今自己也倒下了,也許永遠(yuǎn)不會補路了,一想到這里,他就很難受?!拔覍嵲谑菦]辦法了,我真的絕望了,我干了一輩子好事兒,現(xiàn)在干不動了……”
沈陽82歲老人義務(wù)補路25年
吃苞米面咸菜省錢買水泥
張作梓是低保戶,刨除老伴每月幾百元的藥費以及生活費,根本不夠花銷。但就是這樣,他每月也要省下二三十元買水泥,“30塊錢的水泥能用半個多月”。
老人的腿有靜脈曲張,手指一按一個印兒。后期擔(dān)心路面滑,補路的時候不得不帶上一根拐杖?!案苫畹臅r候沒事,完事后腿麻、疼?!薄拔也幌虢o國家添麻煩,我能干活就干點兒活兒,干不了了,我撿點兒破爛兒賣也能換倆錢兒。”他說。
自己這么困難為啥還要自費補路呢?說到這老人哭了,“我是從舊社會過來的,從心窩里覺得咱新社會好,尤其是這些年更好。我要報答國家報答社會”。
他說,他生于山東安丘,8歲那年眼看著16歲的三叔被日本鬼子抓去當(dāng)勞工,被狼狗活活咬死,之后他被過繼給三嬸當(dāng)養(yǎng)子。三嬸從小就要求他樂于助人,多做善事?!拔业男拍罹褪且稽c一點回報社會”。
1987年張作梓全家來沈陽,就在這附近承包了塊菜地,“當(dāng)時去菜地的路都是土路,不好走,菜也運不出去,我是為了我的菜能運出去去修路,但沒想到路修好了,大家都夸我,我心里熱乎乎的,從那以后,只要見到路不平,我就修?!?/span>
夏季早晨4時,張作梓趁著交通高峰期來臨之前上路,遇到有坑的地方,他就停下來,一點一點地修補。為了怕來往車輛壓壞了他剛補好的地方,他就坐下來看著,等水泥干了再離開。后來他發(fā)明了快速養(yǎng)生法,就是在水泥里加鹽,這樣,水泥可以在抹平后很短的時間內(nèi)凝固。
張作梓不光是修路,還不斷做好事。一次,他正修路時,一輛拉廢鐵的貨車從身邊經(jīng)過,有五六百斤的廢鐵從車上掉下來,司機(jī)沒聽見他的呼叫。隨后過來路人要哄搶,被他阻止。他從早上一直等到中午,也沒等到司機(jī)回來。他花了20元錢雇車將鐵料送到回收站。司機(jī)拿出200多元要感謝他,他堅決不收。
帶患病老伴補路傳遞愛心
方家欄公園的地面都是一塊塊石板組成,有數(shù)十塊新補的30厘米左右的小方塊?!斑@些石板有不少碎了,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坑,公園里的老年人、殘疾人、病人不少,碰到了,就是個事?!边@些都是張作梓帶著老伴干的。
他與老伴結(jié)婚64年。王秀美2008年患上腦血栓,后發(fā)展到小腦萎縮。因為擔(dān)心她記不住道了,找不到家。張作梓在一年前就帶著老伴一起補路。
他干活的時候,老伴就坐在三輪車上?!八笱刍加邪變?nèi)障,看不見路,耳朵戴著助聽器,把她放在身邊,我心就踏實了,她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天氣好的時候,老伴就下地給他撿兩塊碎磚頭,這讓他高興老半天。
張作梓說,老伴跟他都是山東來沈陽的,老伴最能了解他。遇到有個別行人說風(fēng)涼話時,張作梓從不解釋,而老伴則默默遞給他沏好的茶水?!袄习橹С治已a路”,以前,我早上出門老伴給我?guī)善繘霭组_水,還有烙的煎餅。”“她身體好時,我倆一塊補路?!睆堊麒髡f,我鋸木頭她幫我扶著;我干活,她幫我遞工具。有一次,馬路邊上的下水井蓋被人偷去,一個30來歲的女子掉了下去,腰和腿都摔傷了。老伴和我把家里的木材都拿出來,釘了一個下水井蓋。我倆還把沿街所有丟下水井蓋的地方插上小紅旗,提醒大家注意。
張作梓說:“我修路啥也不圖,就想再為社會盡最后一點力氣,因為現(xiàn)在我干不動別的了。”張作梓至今用于買水泥的支出也有三四千元,錢不夠修馬路,他就撿垃圾賣錢,后來又去種葫蘆賣錢修路。(文字來源:東北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