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6-16 11:10 |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4年06月16日 第03版 | 查看:1624次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報道
馮卓怡(前左)和兒童福利院的維吾爾族孩子在一起。(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蔣夫爾
作為廣東省首批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yè)生馮卓怡2011年從廣州來到新疆喀什,從此與新疆結下不解之緣。后來,她考上烏魯木齊市的公務員,但為了南疆的發(fā)展,她決定放棄烏魯木齊的工作,再次前往南疆,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做“傻事”背后是她人生的追求
個子不高、披肩長發(fā)、戴著黑框眼鏡的馮卓怡,看起來像一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然而,她已在新疆喀什、烏魯木齊等地工作了3年。
作為廣東省首批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馮卓怡2011年從廣州來到喀什,從此與新疆結下不解之緣。
那時,23歲的馮卓怡剛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yè)。作為家中獨生女,拿到保送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資格的她,一個偶然的機會了解到“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一向熱情樂觀,并對人生認真思考過的她,帶著滿腔熱血,響應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這樣,馮卓怡來到了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成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經(jīng)過一周的長途顛簸,她和志愿者們輾轉從廣州經(jīng)鄭州、烏魯木齊,最終來到南疆喀什。
“趁著年輕,多做‘傻事’?!睂︸T卓怡來說,這個“傻事”其實是內心的選擇,是自己人生的追求。
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到了喀什之后,由于當?shù)貤l件極為有限,她只能和志愿者住在一個沒有電、沒有水的宿舍里。
“從廣州到喀什,每個人的心理落差都有十萬八千里。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她掉眼淚。”馮卓怡的好朋友卡拉買提說,“但是,她適應能力很強,沉得住氣,從來不抱怨。”
很快,艱苦的環(huán)境就被馮卓怡拋到腦后,她開始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她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堅持每周到當?shù)貎和@航绦∨笥延⒄Z和漢語。面對小朋友們沒有書讀的情況,她和朋友們一起發(fā)起組織捐書活動。她發(fā)起的這次活動,共收到600多本好心人捐贈的新書,為福利院建起了一個圖書館。
“成就感來自感到自己被需要的感覺?!瘪T卓怡說,“這正是快樂的源泉。”
“在喀什的兩年過得很快,我感受得到人與人之間的淳樸和善良。”馮卓怡說,“喀什,令人神往的魅力之城。我覺得我能為喀什的發(fā)展出一份小小的力量,就沒白來。”
發(fā)表5000字署名文章維護新疆形象
5月22日,烏魯木齊市公園北街發(fā)生嚴重暴力恐怖襲擊事件,震驚國內外。
“當天很多親戚、朋友打電話,勸我回去?!闭劦疆敃r的情形,馮卓怡激動地說,“我并不感到恐懼,而是有一種憤怒?!?/p>
就在馮卓怡對暴恐事件給予強烈譴責和感到無比憤怒的同時,一些關于對新疆和民族以及宗教的誤解,也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
這讓馮卓怡感到痛心,她意識到,自己必須站出來做點什么。
“我愛新疆,我看到的新疆并非不了解實際情況的網(wǎng)友所說的那樣。這是我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應該有的責任和擔當。”馮卓怡說,“不能任由誤解和曲解蔓延下去?!?/p>
5月26日,馮卓怡幾乎是一氣呵成,撰寫了一篇5000多字的署名文章。
這篇題為《請不要將新疆恐怖化》的文章在網(wǎng)上發(fā)表后,既獲得關注,也引發(fā)了熱烈反響。
馮卓怡在文章中寫道:“恐怖分子代表不了民族,代表不了宗教,更代表不了地域。從事暴力恐怖活動的只是一小撮人。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能夠清醒地認識到事實的本質并保持冷靜克制,絕不能中了敵對勢力的圈套!”
在文章中,馮卓怡發(fā)出了作為一名有責任有擔當?shù)拇髮W生的呼吁:讓我們團結一致,打響這場反恐的人民戰(zhàn)爭。
“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這是一種自覺,是我的責任?!闭劦疆敃r為何要寫這篇文章時,馮卓怡說,“希望能通過我的文章,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新疆、一個美麗的新疆?!?/p>
在這篇5000字文章的末尾,她附上了自己《申請到邊疆工作的志愿書》。
重返喀什只為“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重返喀什!重返南疆!這是烏魯木齊“5·22”暴恐案件發(fā)生后,馮卓怡做出的決定。
如今,面臨這樣嚴重的暴恐案件,馮卓怡決定重返喀什,重返南疆?!八遣皇钳偭?!”她的很多朋友說。
說起重返喀什,這背后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當年參加志愿服務時,我便立下了扎根西部的決心?!瘪T卓怡說。
讓她沒想到的是,在這里,她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在志愿服務期間,她認識了現(xiàn)在的愛人,一名在南疆部隊工作的軍人。馮卓怡說:“作為軍人的妻子,深知他們的不易,因此,我志愿申請到邊疆地區(qū)工作、生活?!?/p>
為了留在新疆,2013年,兩年志愿服務期結束后,馮卓怡再度放棄內地工作的機會,報考了烏魯木齊市的公務員,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在烏魯木齊市,她的工作環(huán)境和待遇要比在喀什好很多,但她并沒有留戀,而是義無返顧赴南疆。
“做出這樣的決定,不是偶然,也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瘪T卓怡說,“喀什需要我,南疆需要我,需要我去為建設它而努力。”
馮卓怡在她給組織的申請書中寫道:不再猶豫,不再等待,我選擇了在這個時候立馬行動起來!我愿意放棄首府與邊疆相比條件較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投身到邊疆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與丈夫扎根邊疆,建設國防。
很多人對她做出重返喀什的決定不理解,但馮卓怡認為,她的決定和千千萬萬青年的選擇一樣普通?!盎蛟S去西部的志愿者大都是理想主義者,我也是滿懷憧憬而來?!瘪T卓怡說,“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扎根西部同樣可以實現(xiàn)夢想?!?/p>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