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人人妻人人爽,疯狂做受xxxx高潮视频免费 ,粉嫩被粗大进进出出视频,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

“我是孤兒,不愿看孩子受苦”(圖)

發(fā)布時間:2014-02-25 10:38 | 來源:羊城晚報 2014年02月24日 第A03版 | 查看:1615次

梅州退休環(huán)衛(wèi)工人熊永和,28年無償資助17名學子,延續(xù)他們的讀書夢

20多年的助學路,熊永和走得并不輕松。但每每讀到孩子的來信,他就覺得“心里踏實了”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豐西西 湯銘明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1日,清冷了幾天的梅州終于迎來了艷陽天。梅江區(qū)的一個陳舊的小區(qū)里,71歲的熊永和正在散步,偶爾遇上一兩個鄰居,熱情的客家人便拉起了家常。

  “孩子們最近來信了沒?”鄰居們總會這樣問。一聊起孩子,熊永和格外開心,不過這些“孩子”并不是他的親生兒女,而是28年來他無償資助的17名貧困學子。

  20多年的助學路,熊永和走得并不輕松:作為一名收入不高的退休環(huán)衛(wèi)工人,他的生活一直清苦,但他從來都是慷慨解囊,如今已累計捐資上百萬元。

  問及他為何如此執(zhí)著,這位客家老人說得很樸實:“我四歲就成了孤兒,因為沒讀過書,吃了不少苦。我不愿看到這些孩子也受這種苦?!?/span>

  1、17名孩子的“義父”

  午后的太陽終于帶來了融融暖意。熊永和站在小區(qū)門口,若不是他親口所說,很難想象這位笑容燦爛、身形矯健的大伯已經(jīng)71歲。

  熊永和住的房子是5年前買的二手樓,外表雖陳舊,但還算安靜。房子在2樓,門口十分干凈,門框上還貼著春聯(lián),“剛過完年,貼著喜慶。”熊永和笑著說。

  房子不大,隔出了三個房間,簡單地刷了白墻。房間里有套舊沙發(fā)、幾件常用家具,擺設(shè)簡單卻溫馨。

  “家里現(xiàn)在都靠他了!”熊永和的妻子劉利霞患有糖尿病,幾年前不慎滑倒摔斷了腿,落下了后遺癥,不能走動太多。熊永和退休后,家里大小事都得管起來。妻子每個月都得去醫(yī)院打針,一年下來光是打針的費用就得花六千多元。一雙兒女都已結(jié)婚生子,都在環(huán)衛(wèi)系統(tǒng)工作。

  每到逢年過節(jié),家里就特別熱鬧,許多曾經(jīng)資助過的孩子都來看望他,他們有的稱熊永和為“義父”,有的稱他為“爸爸”。

  “都跟自己的孩子一樣?!毙苡篮椭钢鑾咨蠑[著的糖果說,這些都是為孩子們準備的。如今,曾經(jīng)受他資助的孩子大多已長大成人,甚至已結(jié)婚生子?!皽蕚淞巳齻€房間,雖然小一點,孩子們來了也有地方住?!毙苡篮驼f。

  2、一場洪水引出的助學路

  熊永和的資助之路得從1986年的一場洪水說起——

  那年7月,梅州遭遇特大洪水的襲擊,梅城多處河堤缺口,城區(qū)周圍一夜之間變成“澤國”。這場洪水讓許多人家破人亡,一些孩子成了孤兒,吃喝都難保,更別提讀書了。熊永和得知這一消息后十分痛心,四歲就失去雙親的他深知孤兒處境的艱難。那一夜,熊永和輾轉(zhuǎn)反側(cè),“一定要想辦法幫幫這些孩子,讓他們繼續(xù)生活、繼續(xù)讀書……”當時每月收入不足百元的他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將剛剛攢下的200元存款取出來,捐給一名8歲的失學女童。200元在當時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足夠熊永和一家四口用好一陣子。在他的資助下,這名孩子得以順利完成學業(yè)。

  劉利霞至今還記得,當時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有時只能吃咸菜、白粥度日。但這位賢惠的客家女人并沒有責怪丈夫,“他決定了,就由他去做。”劉利霞說,丈夫是家里的頂梁柱,決定的事幾乎不會改變。

  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熊永和從未后悔,只是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條助學路一走就是28年,如今還在繼續(xù)。已過古稀之年的他告訴記者,只要身體還撐得住,只要這些孩子還繼續(xù)讀書,他就會資助到底。

  3、“撿”來的孩子,他視如己出

  “這17個孩子是我長期資助的,他們能讀到哪兒我就一直資助,還有一些是一次性捐助的。”熊永和告訴記者,每年七八月間,梅州就會舉行希望工程的認捐活動,他都會去參加,800-1000元的捐款都記不清有多少回了。

  劉利霞說,家里有個盒子裝著丈夫最寶貝的東西。熊永和有些不好意思,但他還是起身去臥室捧出一個鞋盒,打開看,里面滿滿的都是信!有的信封還是雪白的,應該時間不長,更多信封已經(jīng)泛黃,顯然是早年的來信。

  “都是孩子們寫的信?!毙苡篮退坪跽J識每個孩子的筆跡,“這是我資助的第一個孩子金花寫的……”“這是智武寫的,去年剛?cè)トA農(nóng)讀書……”他小心翼翼地抽出信封里的信紙。劉利霞告訴記者,每隔一段時間,熊永和就會拿出這些信看一看。

  這些信件里,一個叫“熊方芳”的名字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被資助的孩子里唯一跟熊永和同姓的。

  故事要從1987年說起。那一年,熊永和從垃圾堆里“撿”回了一位尚未足月的女嬰。當時她像只小貓,渾身被跳蚤咬得全是皰。經(jīng)過多方努力,熊永和把她留在身邊,并將她撫養(yǎng)成人?!八拿质俏胰〉模拔摇职帧?,從這里出嫁,連坐月子都是我們照顧她……”說起熊方芳,熊永和滿心歡喜。這個聰明機靈的“女兒”在美術(shù)方面獨具天賦,熊永和知道學美術(shù)要花不少錢,但他還是支持“女兒”去讀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熊方芳沒有辜負“爸爸”的期望,考上了一所大學的建筑設(shè)計專業(yè)。畢業(yè)后她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如今已結(jié)婚生子,定居廣州。

  “光是她讀大學,我就花了不下15萬元。”熊永和說。但他從不心疼這些錢,這個“女兒”貼心又孝順,他一直視如己出。

  4、為減免學費敲開市領(lǐng)導的門

  最近的一封信是前兩天收到的,寄信地址是“廣州市海珠區(qū)新港西路135號”,這是中山大學的地址。熊永和告訴記者:“那是佳玲的來信……”他口中的“佳玲”去年考上了中山大學。“佳玲”家庭貧困,母親有重病,家里沒錢交學費。得知這一消息,熊永和設(shè)法聯(lián)系上了這名成績優(yōu)異的女孩,承諾自己將負責她大學4年的學費。她從熊永和手中接過第一年學費7100元現(xiàn)金時,怎么也沒想到,這筆助學款是熊永和跑了幾家親戚借來的。

  28年來,這類事時有發(fā)生。熊永和告訴記者,每年9月開學時是他最焦慮的時候:孩子們要交學費,家里的錢一時湊不夠時,他只好挨家挨戶找親戚朋友借。

  “最困難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有七八個孩子念小學、初中,一到開學我就慌了!”熊永和說,單靠他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支付孩子們的學費,于是他開了一間修理店,利用休息時間幫人修單車,夫婦倆還開了一間小雜貨鋪,可賺的錢還是不夠。

  沒辦法,他只好向各級教育部門求助,希望能多少減免貧困孩子的學雜費。熊永和說,當時正值酷暑,可他顧不了那么多了。他找單位領(lǐng)導幫忙,成了梅州市政府的一名“衛(wèi)生監(jiān)督員”,拿到可以自由出入市政府大院的工作證,之后挨個敲辦公室的門,終于找到了主管教育的領(lǐng)導,減免雜費問題得以解決。

  5、助學之路有了接班人

  說起熊永和,梅州市城市綜合管理局里幾乎無人不曉。這位退休已10年的老環(huán)衛(wèi)工人,只要聽說單位同事有困難,都會打電話到辦公室詢問;每當單位開展助人活動,他都會來參加,盡其所能幫助別人。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同事們都以有熊永和這樣的榜樣而驕傲。每年,局里還會專門請熊永和給青年干部們上課,進行言傳身教,大家都受益匪淺?!八欣щy,我們會義不容辭地幫助他,支持他。”

  28年無償助學讓熊永和成了“名人”,可他總是說,這些榮譽都過去了,他不要求孩子們以后有回報?!爸灰麄兒煤脤W習,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span>

  最令熊永和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助學之路有了接班人——一名曾經(jīng)受他資助的孩子如今已過不惑之年,并擁有了一家公司。受“義父”的影響,他也開始了無償助學。去年,他已經(jīng)為一名剛剛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支付了學費,并表示一定會延續(xù)義父的善舉,繼續(xù)幫助貧困孩子,圓他們的讀書夢。

(責任編輯:曹子敏)

用戶名:驗證碼:點擊我更換圖片                *如果看不清驗證碼,請點擊驗證碼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