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12-17 10:11 | 來源:環(huán)渤海新聞網 2013-11-19 8:51 | 查看:1455次
環(huán)渤海新聞網消息(記者劉莊子) 灤南縣洼里村“愛心小院”的故事已家喻戶曉,高淑珍無私供養(yǎng)百名殘疾孩子的事跡也被廣為傳頌。為了讓“愛心小院”中孩子們生活得更好,高淑珍又開始思索起孩子們的未來……
雖已入冬,但走進“愛心小院”,記者感受到的是內心的溫暖。孩子們有的在院子里安靜地曬太陽,有的在做康復練習。院內的空地上,安裝了游樂設施、康復訓練設備和健身器材,房頂上是成排的嶄新的太陽能熱水器。高淑珍說,這些都是志愿者們捐助的,有了這些設施,院子里總是充滿孩子們的笑聲,這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好處。
11月14日這天陽光尚好。下午近4點,高淑珍陸續(xù)將曬在院內的孩子們的衣服、被褥收起來。她告訴記者,白天要忙著照顧孩子,只有晚上才能做些縫縫補補的活兒,幾十套棉被褥是她連續(xù)熬夜拆洗好的。
在節(jié)省開支的同時讓孩子們吃上新鮮蔬菜是高淑珍一直以來的愿望,在李莊村的幫助下,“愛心小院”建起了蔬菜大棚。翻地、播種、澆水,她和孩子們一起動手,享受著培育和收獲的喜悅。記者看到,大棚內種植的大蔥、菠菜和蘿卜等蔬菜挺拔茁壯,這些都是孩子們餐桌上的美味。
考慮到小院里都是行動不便的殘疾孩子,政府已在“愛心小院”建設了標準化的村衛(wèi)生室,并專門配備一名醫(yī)生,給孩子們看病,幫助他們進行康復訓練。高淑珍說:“這件事真是辦到我心坎上了。以后孩子們再有個頭痛腦熱的,就不用跑老遠看病去了?!?br/>
眼下,“愛心小院”的經濟狀況緩解了很多。高媽媽說,她希望社會上能有專門的肢殘學校,讓肢殘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有了一技之長,他們就可以養(yǎng)活自己,有尊嚴地活著。”
(責任編輯:楊曉均)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