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3-12-02 17:20 | 來源:新華網(wǎng) 2013年11月25日08:27 | 查看:836次
沒有親情關(guān)系,卻以“爸媽”、“女兒”相稱。一聲“爸”“媽”,把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誠信失能老人護理院院長易連軍和失能老人們變成了一家人,變成了骨肉至親。十年來,易連軍把護理院當成自己的家,把需要護理的老人當成自己的爸媽,盡心盡力地照顧好每一位老人。
喂老人喝水
2003年,易連軍從只有8張床位,面積僅有60平方米的護理院開始干起??墒且驗樾枰o理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她先后租用了2處房子。后來,她又和愛人商量著賣掉了自己的房子,貸款買了一處130平方米的房子,還從親戚那兒租用了幾處房子。盡管護理院的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但是需要護理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還有不少老人等待入住,易連軍只好為在家等待排床的老人親自上門護理。
2011年,在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政府的幫助下,投資600余萬元建成了總面積940平方米,擁有100張床位的新院。目前,在這里生活著80多位患有各種慢性病、殘疾的老人。
易連軍親自照顧失能“爸媽”們
“爸,該換藥了”,“媽,該換尿布了”,“爸,我給你刮刮胡子、洗洗頭……”在這所護理院里,你從來聽不到護理人員叫失能老人姓名的聲音。在每個病室里,看到的都是雪白的床單和棉被,男性失能老人沒有一個是滿臉胡子的,每個人伸出手來,沒有一個人的指甲是長的,病室里也都充滿了新鮮的空氣,沒有一絲異味。
這些年來,易連軍以院為家,把院里的老人當成自己的爸媽,盡心盡力地照顧著他們。雖然身為護理院的負責(zé)人,但易連軍與其他護理人員一樣,親自為失能老人換藥、吸痰、摳大便、鼻飼、理發(fā)、洗臉、剪指甲……為了處置夜間老人的突發(fā)病變,易連軍常年睡在辦公室的沙發(fā)上,而且不敢關(guān)門,只要聽到老人有一點動靜,她就馬上起身趕過去。如今,在誠信護理院護理過的老人中,已有12位患者完全康復(fù)回家,16名氣管切開的病人拔掉氣管套恢復(fù)正常生活,114名褥瘡患者完全治愈。
易連軍說,護理失能老人光有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更多的專業(yè)護理技能和經(jīng)驗,如何下鼻飼管,如何換藥,怎么給老人摳大便……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干的。現(xiàn)在,每個在護理院工作的人都要經(jīng)過專門的培訓(xùn),都必須正確掌握各種病的護理方法和操作規(guī)程,絕不能隨便應(yīng)付了事。
在這所護理院里有著嚴格的護理制度和規(guī)定,每天給老人測血壓、測脈搏和體溫,指導(dǎo)用藥;每3個小時給患病老人翻一次身,而且24小時不間斷;定時給老人敲背、按摩;鼻飼老人每天需5次進餐,每餐營養(yǎng)搭配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定時做眼睛護理、口腔護理;定時擦身理發(fā);定時喂水喂飯……“用細心照顧老人,用愛心呵護老人,用女兒般的孝心體貼老人是我們的宗旨”,易連軍說。
多年來,易連軍用自己對老人無微不至的愛以及細致周到的管理工作贏得了家屬的信任和稱贊。不僅解決了部分老人的后顧之憂,做到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還幫助老人的兒女解決了家有患病老人無從下手的普遍難題。
因為心中有愛,他們從不同的家庭“走”到了一起,因為心中有愛,這群素不相識的人組成了一個充滿溫馨、愛心的大家庭。易連軍,2007年被評為鶴城十佳孝星,2010年至2012年連續(xù)3年被評為鶴城十佳孝親敬老楷模,2012年被評為感動鶴城十佳市民榮譽稱號。她把特殊的關(guān)愛無私地奉獻給了這些特殊的老人,讓老人們安詳?shù)?、最少痛苦地走完一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親敬老的美德。
(責(zé)任編輯:楊曉均)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