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5-03 12:58 | 來源:南方日報 2012年5月2日 B02版 | 查看:926次
人 云亦云
為服務買單,老外用小費來解決了這一問題,然而對于國人來說,心甘情愿的為服務買單,總還是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原本以為隨著赴臺個人游第二批試點城市的開放,高漲的赴臺熱情終于得到釋放了,不料,事實并非如此。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截至4月26日,陸客自由行第二批試點城市第一階段開放的天津、重慶、南京、廣州、杭州和成都等六市暫無市民送件申請。實際上,正如業(yè)界人士所言,赴臺個人游發(fā)酵時期還未到,而對于大部分對臺灣還不太熟悉的陸客來說,參與旅行社的組團游更為現實。
不可否認的是,當初臺灣游吸引眾多游客目光的其中一點在于,旅行社推出的低價團。抓住“貪便宜”的消費心理,部分旅行社盡可能將出團價格壓低,然后再在旅游途中輸出低劣的服務,結果最終遭致游客投訴。這種看似雙方都不得利的事情卻一直沒有消停過,旅行社的低價競爭至今仍在繼續(xù),陷阱一直都還在,惡性循環(huán)并未終止。
哪里有陷阱?游客怎么知道3000元不可能雙飛臺灣四天五晚住五星酒店呢?不是說集體采購可以壓低成本嗎?看似都順理成章毫無漏洞啊。的確,這個價格是否真正低于成本價,只有行內人才知其真相,消費者只能先聽信了。先旅行,后收費,目前來說這是旅游未能打破的常規(guī),不能驗貨后再付款,只能先付費后體驗,是好是壞只能待旅程結束后反饋,投訴有理有據,則能獲一定理賠,但投訴并未給這些旅行社致命打擊,客源仍源源不斷,質量一如既往的差。
如果要終止這種惡性循環(huán),與其說糾正旅行社的經營模式,不如從糾正消費者錯誤消費觀以及普及相關業(yè)內知識入手。不可否認的是,依據現今的國民收入水平,離全民旅游的真正實現還有一定距離,人們渴望出游,希望在別處找尋解脫,尋獲快樂,但很多時候也會出現花錢買罪受的情況。人們希望旅行社的產品性價比高,服務到位,這本無可厚非,但也有一種虛假廣告給予消費者一種錯覺,比如888元雙飛三亞五天四夜住五星酒店,但當消費者報名時,卻告知此價格的線路已售完,只有1888元的三亞線路,這樣并非直接侵害消費者利益,卻營造了一種消費假象,讓人們有了一個低價游的夢。
有時一些習慣自由行的人們會常常笑跟團者很傻很天真:他們過分依賴旅行社,鄙視低價團又偏偏選擇低價團。而隨著人們對旅游的信息掌握得越來越豐富,對現今旅行社低價團認識的加深,積累了更多旅行的經驗,就能自己分辨好壞。最終認清楚,買旅行社產品,圖的是省心,買的是服務。唯有待買方市場越發(fā)強大和成熟,自知所需,明其規(guī)律,便不再為賣方市場所左右忽悠,也就不會再無形中認可低價團的存在了。周人果
(責任編輯:曹子敏)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