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2-01-09 06:14 | 來源:公益中國 2012年01月04日 | 查看:1317次
5點51分,許多人都吃上了陳杏娣送的粥。暖暖的一碗粥,溫暖著他們的手,也溫暖著他們的心。
5點29分,在昏黃的燈光下,陳杏娣迎著凜冽的寒風,騎著電動三輪車前往售票點排隊現(xiàn)場。車上的保溫桶里,裝著剛剛熬好的粥和切好的榨菜等“下飯”。
2012年1月3日凌晨5點半,寒風凜凜,北侖新大路的火車售票點前,已經(jīng)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為了能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他們中有的人甚至從前天傍晚就開始排隊。
人群中,身穿紅棉襖、圍著花圍裙的陳杏娣正在給大伙送上一碗碗熱騰騰的白米粥,不遠處,幾位戴著小紅帽、身穿黃馬甲的青年志愿者也和她一樣送著白米粥。
陳杏娣今年65歲,北侖新碶街道人。自去年送粥后,迅速走紅網(wǎng)絡,網(wǎng)友都親切地稱呼她“送粥奶奶”。今年,在“送粥奶奶”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 入到了送粥的隊伍中。昨天是“送粥奶奶”2012年第一次送粥,她和其他的送粥志愿者一起讓這個寒冷天充滿了溫暖。
凌晨3點起床熬粥
凌晨3點剛過,睡在新碶街道玉蘭社區(qū)居委會的陳杏娣已經(jīng)起床了。(去年,陳杏娣送的粥是在家里熬的,幾個電飯煲同時使用,曾把家里的保險絲燒斷了,為了 避免這種情況再次發(fā)生,新碶街道玉蘭社區(qū)特意將社區(qū)食堂騰出來,讓她熬粥。而為了昨天能一大早送粥,陳杏娣頭天晚上將家里的床搬進了社區(qū)居委會,直接睡在 了那里。)
她洗了把冷水臉,醒醒腦子,隨后將頭天晚上已經(jīng)洗凈、浸泡好的米倒入電飯煲內(nèi),加入水和堿水,開始熬粥。(今年,為了讓更多的買票人喝到粥,陳杏娣買了300公斤大米。)
不一會兒,濃濃的粥香充滿了整個食堂,陳杏娣盛了一碗給記者嘗嘗,陳杏娣熬得粥味道很特別,帶點寧波粥特有的堿水香,吃起來順滑濃稠。
“粥熬得好,關鍵要看各種材料的搭配,熬粥的米得事先浸泡透,堿一定要放適量,熬的時間也要恰當?!标愋渔废蛴浾邆魇谄鹆税局喔[門。
更多志愿者參與其中
4點多的時候,來自北侖81890城管義工隊和新碶街道百合社區(qū)欣苑愛心社、玉蘭“心橋聯(lián)誼會”、玉蘭太太俱樂部、芝蘭社區(qū)黨員志愿者,以及“送粥奶 奶”國際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陸續(xù)趕到玉蘭社區(qū)居委會食堂來幫陳杏娣熬粥?,F(xiàn)場一下子熱鬧起來,切咸菜、調(diào)堿水,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陳杏娣不再是一個人送粥,“送粥奶奶”如今已成為北侖志愿者們的代名詞。與陳杏娣同齡的袁奶奶早在兩天前就申請加入“送粥奶奶”隊伍?!皩幉ǖ某鞘薪ㄔO離不開外來務工者的貢獻,他們?yōu)榱嘶丶覉F聚,忍受寒風的買票,我們要給他們溫暖?!痹棠陶f。
凌晨5點,“愛心粥”終于熬好了。從玉蘭社區(qū)到新大路售票點大概有一公里路程,如何讓熱騰騰的粥保溫?陳杏娣搬出她的“寶貝”——保溫桶?!斑@樣既能保溫,又能裝很多粥,一舉兩得?!睘榱俗屌抨犢I票的外來務工者能喝上熱粥,幾天前,陳杏娣特意買了一個大大的保溫桶。
5點20分,大家準備出發(fā)。
在志愿者們的協(xié)助下,陳杏娣將粥全部裝入保溫桶內(nèi),足足有兩大桶。接著,他們將保溫桶裝入電動三輪車上,鋪上木板,在上面放上咸菜、紅糖,還有一次性的 碗、勺。電動三輪車的車籃內(nèi),還有幾塊用棉衣包起來的毛巾?!昂韧曛嚯y免要弄臟手和衣服,讓他們擦擦,方便?!奔毿牡年愋渔氛f。
半小時送出200多碗
5點30分,“送粥奶奶”服務隊抵達新大路售票點,記者發(fā)現(xiàn),排隊現(xiàn)場立刻想起了一片掌聲?!皝韥?,大家喝粥了啊,想喝咸點的、就放點榨菜,想喝甜點的、就放點紅糖……”陳杏娣在買票隊伍中吆喝著。
“味道不錯,真贊,”人群中不時響起稱贊的聲音,一碗碗粥承載著寧波人對外來務工者的愛心,從陳杏娣的手中向人群中傳遞。
“去年我就喝過陳奶奶的粥,味道越來越好,”正排隊買票的高師傅捧著熱騰騰的粥說。
“昨天下午5點,我就到這里排隊買票了。排隊不敢走遠,快10個小時沒怎么吃東西,還真餓了,這粥來得太及時了!”喝著陳杏娣遞上的愛心粥,準備購票回河南商丘老家的小李很感動。
在志愿者隊伍,記者見到一個瘦小的女孩,姓胡,19歲,今年剛參加“送粥奶奶”服務隊?!翱吹剿麄?yōu)榱速I票,在大冷天里排隊,怪心疼的,我父母也曾在外地打工,肯定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我想,我應該來幫助陳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毙『f。
不到半個小時,兩桶“愛心粥”全部送完,記者粗略地數(shù)了一下,超過200碗??粗蠹液戎嗟膱鼍?,陳杏娣笑得很欣慰,“呵呵,他們總算能暖一暖了,希望他們過完年再來寧波?!?/FONT>
“我就圖他們身上的暖意”
“你是如何想到去給他們送粥的?”在送粥間隙,記者問道。
“去年冬天,也是這個時間……”陳杏娣回憶起去年的一幕,去年1月20日左右,北侖風雪交加,她與老伴到超市去買菜,路過新大路火車票售票點時,見到在寒風中排隊買票的人們,她心里一酸。
“當時買票的隊伍有100多米,許多人冷得只能通過跺腳來暖和身體,看起來心酸啊?!标愋渔氛f,“我就跟老伴說,要不給他們送點熱茶吧。老伴說,要送就粥吧,粥更暖和?!?BR>
說干就干,第二天,陳杏娣借了4個大容量電飯煲,買來大米、老姜、紅糖和許多一次性的杯子。第三天早上5點,她把這些大家伙搬上三輪車,直奔火車票代售點。為了讓更多的人吃到熱粥,這一天,她來回跑了三趟。
“這么累,您圖個啥???”記者問。
“我不圖名,不圖利,就圖他們身上能熱乎一點。”陳杏娣說,能讓他們感受到寧波人的這份心意,她做什么都開心。
(責任編輯:陳熄亮)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