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1-09-08 09:01 | 來源:東方早報 2011-02-14 02:26 | 查看:1683次
2008年3月,在深圳打工的湖北人彭高峰之子彭文樂在自己家門口被人拐走。
2008年3月,在深圳打工的湖北人彭高峰之子彭文樂在自己家門口被人拐走。三年來,彭高峰一直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兒子,并用博客記錄其尋子經歷。今年春節(jié)前夕,彭高峰得到有關兒子的線索并報警。今年2月8日上午,他的兒子在江蘇邳州被警方解救。
我讀彭高峰的尋兒博客時,尚不知他的孩子已獲解救的消息。尋兒的近三年中,他所遭遇的種種冷漠、不公、欺騙、蠻橫讓我不忍卒讀。
讓我最痛心的是在他兒子被拐后的頭24小時——破案和解救的黃金時間,他多次到派出所求助,卻被反復推托,被我們的社會管理系統(tǒng)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冷漠?彭高峰在尋子日記中提到,他報警后,一直被當地公安部門以各種理由不予立案。他最初非常不理解,覺得公安部門怎么不可理喻?后來才明白,基層派出所為追求破案率,對難破的人口失蹤案不愿立案,只愿意立容易破的案子,或行兇殺人一類完全無法回避的大案。
破案率是什么?是一個全國上下大大小小公安機構的考核指標??己酥贫饶康脑谔岣吖膊块T的辦事效率。設計之初,大概很少有人料到這一激勵制度會產生如此變異:盡量把案子推出去,難破案件少立案,直接提高破案率。
類似這樣的制度設計缺陷還有很多?,F在考核各級公安局長、派出所長的方法,就好像當年計劃經濟年代,設計出了各種指標來考核各級國有企業(yè)的廠長,制度不可謂不煞費苦心,而有些國有企業(yè)總是搞不好,上面出臺一種指標和檢查,下面就會有1000種方法來應付。只有讓企業(yè)管理者直接面對來自市場的壓力,而不是來自領導的壓力,他才會真正把心思用在管好企業(yè)上。
世界上任何制度都不完美。制度要調和個體私利和公共利益的沖突,需要通過廣義的激勵機制來實現。然而,機制所能規(guī)制的行為種類要遠少于人所能設計的。同理,美國的警察并非個個是圣人,也有偷懶的動機,但兒童失蹤卻不愿立案的情況,還沒聽說過。因為美國有聯防警察,有州警察,有小城小鎮(zhèn)的地方警察。他們直接向各級地方的納稅人,而不是來自華盛頓的領導的督促和考核指標負責。
當下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都在高調打拐,因為有來自公安部的領導督辦。但不要把這樣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變成自上而下的一陣風,或又多出一種考核指標。讓各級公安機關直接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鞭策,才是轉變警風的根本出路。 北京 李遠芳
(責任編輯:李明俐)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