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29 19:11 | 來源:湖南文明網 2023-03-07 | 查看:214次
全紅亮,男,37歲,張家界市永定區(qū)橋頭鄉(xiāng)橋頭村村民。全紅亮出生時就伴有先天性雙下肢殘疾,兩條腿無法行走,常年與一條小板凳相守,鄉(xiāng)親們都稱他“板凳男孩”。但身體殘疾絲毫不影響他熱愛公益事業(yè),自2020年成立殘疾人互助隊,他帶著板凳多次開展愛心活動,進行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哨卡值守,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
身殘志堅 不給親友添麻煩
1985年9月22日,全紅亮出生在桑植縣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他的降生讓原本就經濟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因為這個期盼已久的男孩竟然患上了先天性雙下肢殘疾,這意味著他的一生都要在輪椅上度過了,所有的人都擔心這個孩子以后該如何度過他的漫長人生。
自從全紅亮記事開始,他就隱隱覺得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樣,他無比羨慕鄰居家的小伙伴能自由地行走和玩耍,正常地生活和學習,而他卻只能與一條小板凳相依相守,始終無法站立。他的右手也患有殘疾,能夠正常活動的只有一只左手。但是當他看著父親辛勞的身影,聽著母親無奈的嘆息,看著左鄰右舍投來同情的眼光,所有的痛苦和淚水都往肚子里咽了下去。年小懂事的他反過來安慰父母:“別擔心,我不僅要好好的生活,我還要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下定決心的他,每天堅持辛苦的鍛煉,還拼勁全力學習并熟練掌握各種日常生活技能。漸漸地,他不僅能夠做到生活自理,還能幫父母完成很多家務勞動。大人上工去了,他就在家中收拾家務,鄰居家沒人的時候,他還能主動地熱心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陰雨天收疊被子衣物,替隔壁外出未歸的鄰居喂雞喂豬……“他啊,從小就是一個特別熱心的孩子,”鄰居們談其他都贊不絕口,“俺家的這些娃兒們,得多向他學學!”
由于身體殘疾,全紅亮多年來一直沒有離開橋頭村,逐漸懂事的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給父母增添經濟上的負擔,就立志要學一門技術謀生。他通過勤學苦讀,自學維修技術,逐漸精通,在橋頭鄉(xiāng)集鎮(zhèn)上開了個維修鋪維持生活。他就這樣一直坐在板凳上,用勤勞的手自食其力。遠遠近近的鄉(xiāng)親們都知道,有個“板凳男孩”在鎮(zhèn)上開了個維修鋪,價格實惠,做事細心,待人熱情,樂于助人。
熱衷公益,奉獻之路不停步
“生活沒有拋棄我,政府那么關心我,鄉(xiāng)親如此照顧我,我得為大家做點什么?!彪m然他行動不便,但熱愛公益的心卻炙熱無比。無論別人有什么困難,他都愿意第一時間去幫忙,只要他能做到,他就全力以赴。然而,他也知道,僅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及其有限的。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才更有價值。他在自己積極投身公益事業(yè)的同時,以參加殘聯(lián)組織的活動為契機,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他發(fā)現,想投身公益,回饋社會的殘疾人,并不只有他一個。此時此刻,一個更為令他興奮和欣喜的念頭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秉承這樣的目標,他不辭辛苦地各處聯(lián)系,通過廣泛宣傳,發(fā)動號召,自發(fā)組織成立了一支殘疾人互助隊,從一開始的三四個人,逐漸發(fā)展壯大,目前共有隊員28名。短短兩年時間,他們一心撲在了公益事業(yè)上,多次組織開展愛心活動,由于他們各自自身的缺陷,所以他們更能知道殘疾人士需要什么,渴求什么,能夠真正地想別人之所未想,急人所需,熱切并踏踏實實地投身于一件件公益事業(yè)中去。
——2020年6月7日,他們在陽湖坪街道組織開展了為殘疾人貧困家庭免費維修家電和免費理發(fā)活動;
——2020年12月3日,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們在陽湖坪河堤自行修建一條無障礙坡道,方便輪椅和老人小孩通行;
——2021年5月20日,他們來到橋頭鄉(xiāng)敬老院,為生活在這里的孤寡老人、殘疾人免費理發(fā),不僅幫助了他們的生活,更溫暖了他們的內心;
……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有時是集體出行,有時是三五成群,他們說,我們所做的真的都是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但是如果我們的堅強能夠感染同樣的殘疾人,我們的愛心能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下去,我們所做的一切也就有了價值。
勇赴戰(zhàn)場 爭當抗疫排頭兵
2021年8月,新冠疫情來襲,永定區(qū)一時間也陷入了疫情的陰影中,橋頭村的防控形勢也逐漸緊張起來。他主動請纓,積極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村里有名的熱心人,他義不容辭地最早沖鋒在抗疫一線。最初對抗疫知識一竅不通的他,通過挑燈夜戰(zhàn)的認真學習,認真鉆研防疫要求,成為了疫情防控知識的專家。一開始鄉(xiāng)親們的防疫意識沒上來,他就帶著那條板凳走街串巷,一遍遍地大聲吆喝,聲音一天比一天嘶啞,聰明的他靈機一動,腰上綁了擴音器,帶著提前錄好的擴音設備宣傳科學的防護方法。實在走不動了,他就在居民集中的地方,讓喇叭一直響著,讓防疫知識一直播著。他說:“早前,村民的防護意識還不夠強,宣傳很重要,我的擴音設備一直響著,防護知識和警惕心也會一直伴隨他們?!?/p>
“哪里需要去哪里”是“板凳男孩”全紅亮的抗疫宣言,也是他用行動踐行的錚錚誓言。面對村里的照顧,他說:“我和其他人一樣,不需要特殊對待,也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得更多,做得更好?!?/p>
疫情發(fā)生后,“我不累”是全紅亮最常說的一句話,從投身這場特殊的戰(zhàn)疫起,全紅亮一天也沒有休息,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一個月,他也從最開始的宣傳崗轉移到執(zhí)勤崗,守卡口成了他的新任務。上午6點至9點是他的值班時間,他沒有一天不是提前到崗,推遲下班。甚至連中午和晚上也總能在卡口邊看到他的身影,他說:“我想做得更多點,我不覺得自己是抗疫一線中特殊的那一個,國家、社會非常照顧我,我也想為國家、為社會多做點貢獻。”
現在,他又加入了橋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愛心志愿者群,他積極參加鄉(xiāng)里、村里組織的各項志愿者活動,無論是兩違治理宣傳、還是環(huán)境治理……處處都活躍著他坐在小板凳上的身影,這個“板凳男孩”,是那么弱小,又是那么偉岸。一條板凳,一顆愛心,撐起了一片愛的晴空。他為美麗的橋頭鄉(xiāng)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以堅韌不拔、積極樂觀、樂于助人的品質贏得所有村民的點贊!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