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25 17:51 | 來源:湖南文明網(wǎng) 2023-07-11 | 查看:748次
宋嗣東,男,1951年12月出生,現(xiàn)任郴州市宜章縣莽山鄉(xiāng)民族學校支教老師。年過七旬的宋嗣東退休后,放棄了大城市安逸的晚年生活及高薪聘請返校教學的機會,毅然走進大山義務支教,手把手教同學們彈奏各種樂器。在他的努力下,莽山民族學校成立了一支民樂隊,越來越多的孩子跟著他學習樂器,點亮了山區(qū)孩子的音樂夢。他的事跡在湖南衛(wèi)視、瀟湘晨報、紅網(wǎng)等媒體報道。曾獲評“宜章好人”“郴州好人”。
情系瑤鄉(xiāng)義務支教
1977年宋嗣東作為知青下鄉(xiāng)到莽山任教,一年后調往宜章一中任英語教師,1996年調往廣東順德桂洲中學任職英語教師,2011年退休。盡管當時只任教了一年,但這里淳樸的民風卻令他印象深刻。因為當時買東西只能憑票購買,一到周末,學校食堂不開餐,宋嗣東就犯難了。有的學生看他沒有地方吃飯,就邀請他去自己家里吃飯;沒地方買菜,就從自家地里薅一把青菜給他。退休后,他依然想念這一片熱土。2017年宋嗣東在宜章的學生組織聚會中,聊起當年的歲月,感慨很深。其間到莽山旅游時,他剛好遇到了原莽山民族學校的校長趙長軍,隨后他叫來了現(xiàn)莽山民族學校的校長黃世康。在聊天過程中,黃世康校長說他想到縣里面的老年大學請幾個老師來教,但是老年人過來不方便,好像沒有人愿意來,恰好宋嗣東把這句話記在了心里。宋嗣東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樂器,初中時便加入了學校的音樂隊,經(jīng)常下鄉(xiāng)參加演出。分配到莽山工作,也是為了能帶隊參加縣里的文藝匯演。宋嗣東一直很懷念在莽山的歲月,在得知莽山十分缺音樂老師后,2018年8月,他放棄高薪返聘的機會,離開舒適的城市,扎根大山深處,走進深山義務支教。
用愛育人 嚴謹治學
2018年宋嗣東到校熟悉情況后,有一個沒有老師愿意帶的班級,他主動請纓承擔英語教學任務并擔任班主任。他記錄著班級里孩子的家庭情況,了解到班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他便主動跟他們聊天,帶給他們溫暖。下雨天,鞋子濕了,宋嗣東便給他們在自己的宿舍換鞋烤火;如果餓了,他就給孩子們煮面;由于學校的熱水設備有限,常常出現(xiàn)沒有熱水的情況,他便讓出自己的宿舍給他們接熱水洗澡。宋嗣東對孩子們總是有足夠的細心、耐心和愛心,宋嗣東總會不定時地為初三部分學生一對一補習英語。在從教的幾十年里,宋嗣東認為要讓孩子們學會集中注意力才是學習的關鍵,他便用自己的方法教學生如何快速記憶單詞去鍛煉注意力。他用自己的溫暖感化這些落后的孩子,在他的教育下,這個班的孩子從不愿意學習到主動學習,并以不錯的成績考到了高中。
傳承瑤族文化 點亮孩子音樂夢
2018年10月,莽山民族學校民樂隊正式成立。年近七十的宋嗣東頂著一頭白發(fā),每天活躍在莽山民族學校,以學校為基地,培養(yǎng)音樂人才,傳承當?shù)匚幕?。莽山民族學校建在落差幾十米的山坡上,條件比較艱苦,登上268級石階才能到教室,而宋嗣東的音樂教室在最后面。年過七旬的宋嗣東患有關節(jié)炎,每次去上課都要提前半個小時出發(fā),每爬幾十階臺階就要休息一下,每天上課至少往返兩次,每天爬上爬下實屬不易,但宋嗣東并沒有因此減少音樂課程的開設。
走進音樂教室,里面擺滿了各種樂器,有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笛子等,這些樂器有的是學校配備的,有的則是宋嗣東自掏腰包購買的,有的是2020年央視《開門大吉》欄目組音樂夢想教室捐贈的,還有的是通過宋嗣東的同學送的。每天午飯、晚飯后和大課間活動時間是宋嗣東的音樂教學時間,“這樣不占用課堂時間,又可以豐富孩子們的業(yè)余生活?!彼嗡脰|說。在任教的時間里,他經(jīng)常深入到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了解當?shù)鼐用竦娘L采,還采集了不少民間的音樂,舞蹈等等,將瑤歌、瑤舞融入音樂教學。宋嗣東還編了一個花棍舞,到縣里進行了文藝匯演,得到了大家的贊許和鼓勵。2019年5月,宋嗣東帶領莽山民族學校民樂隊參加宜章縣第二十屆中小學藝術節(jié)獲得一等獎,小提琴齊奏《龍的傳人》獲得二等獎;2020年11月,宋嗣東老師和民樂隊合奏《采茶舞曲》獲得宜章縣市民才藝大賽最佳組織獎。
支教近5年來,他不要一分工資,自掏腰包為學生購置音樂器材,他用自己的一腔熱誠和愛,用心育人,嚴謹治學,讓大山里的希望之花,得到知識的灌溉。“回到年輕時工作過的大山里,給孩子們帶來快樂,發(fā)揮教學余熱,我覺得很充實?!彼嗡脰|的內(nèi)心很簡單,想趁現(xiàn)在身體還不錯,多做點事情,至于支教到什么時候,他說:“只要我干得動、走得動,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nbsp;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