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07 21:46 | 來源:四川文明網 2022-03-07 15:25:00 | 查看:481次
李超黃云證件照
【主要事跡】
李超黃云,男,漢族,1992年12月出生,攀枝花米易人,畢業(yè)于西南醫(yī)科大學,2018年7月參加工作,現為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一名規(guī)培醫(yī)生。
李超黃云是一名獻血志愿者,2011年,他在自己18歲生日那天完成人生第一次獻血,在此后的9年里,他每半年獻一次全血,近兩年則是每個月獻一次血小板,定期獻血已成了他的習慣,現在,他成為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第1位、攀枝花市第5位、全國第10131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2014年的一次獻血時,李超黃云隨口詢問了血站工作人員如何捐獻造血干細胞,血站的工作人員告知他可以先留樣,如果配型成功便會通知他,于是他便毫不猶豫地留下血液樣本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因為他覺得這樣子能夠有機會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4年后的一天,一通電話讓李超黃云在忙碌的工作中興奮了好一陣,他接到了四川省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的電話,被告知他的造血干細胞初步與遠在廣西省一名8歲白血病患兒初次配型吻合,并征求他是否愿意進行捐獻并體檢。“救死扶傷、杏林春暖”一直是李超黃云自年少時便深植于心中的夢想,當接到配對成功的消息后,等待了4年的李超黃云迫不及待地答應了。
由于非血緣造血干細胞捐獻救助血液病患者,配型吻合率為四百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的幾率,正因為配型成功率較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視為“生命奇跡”,從配型成功到正式移植,要進行高分辨配型和相關項目體檢,還需要等待接受移植的病患病情平穩(wěn),所以李超黃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始終牽掛著捐獻的進展。2018年至2020年的2年來,李超黃云一直都在焦急地等待,時不時還會打電話給骨髓庫,詢問捐贈流程的進度、詢問患者病情狀況,但是因為‘雙盲原則’,只能耐心等待。今年7月17日,與這名遠在廣西的患者再次進行血樣高分辨配型后,李超黃云4年的等待,終于落了地,他終于可以幫到這位‘有緣’的陌生人了。
2020年8月28日,李超黃云住進了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接受了長達6天的動員劑注射,9月2日上午12點,終于完成了長達4個小時的干細胞靜脈輸出采集。采集完干細胞的李超黃云說:“社會需要愛心,需要一種溫暖和向上的力量,我只是在做絕大部分人都在做的事情。當初選擇醫(yī)學這條路,就是想要用一技之長治病救人。加入骨髓庫,也只是單純地希望能夠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和這個孩子能夠在全國幾百萬的志愿者當中配對成功,這本身就是個令人感動的奇跡。這個受捐者只有8歲,他的人生還有太多無限的可能性,他將來會是一個家庭甚至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只要他能早日康復,那么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超黃云體內200毫升的“生命種子”---造血干細胞混懸液,第一時間運往千里之外的廣西省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把這滿載著李超黃云愛心的血液輸入了等待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兒體內,成功挽救了一名8歲男孩的生命,完成了這場跨越時間、地域的大愛傳遞,他也成為市中心醫(yī)院第1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我市第5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在選捐獻完造血干細胞后,李超黃云已回到市中心醫(yī)院,繼續(xù)他的規(guī)培生涯。在同事眼里,李超黃云不僅是一個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對待病患耐心細致的年輕“后生”,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獻血達人”,截止目前,李超黃云已累計個人獻血9000多毫升,并積極鼓勵帶動身邊的親人朋友加入獻血隊伍。除了定期獻血,年輕的他還在一年前做了個人器官遺體捐獻登記,希望用畢生的執(zhí)醫(yī)生涯和一己之身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獻。今年疫情期間,面對嚴峻復雜的抗疫形勢,他與其他的醫(yī)務人員共同奮戰(zhàn),夜以繼日地堅守在隔離和治療一線,竭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維護著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平安,再次向社會遞交了一份白衣天使使命與擔當的滿意答卷。
好人寄語:你奉上生命的種子,帶給他人一生的希望,兩個年輕生命碰撞出的燦爛火花閃耀著生的力量。
道德點評:醫(yī)者仁心,天使般擔起的職責使命,是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