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07 11:25 | 來源: 四川文明網(wǎng) 2022-06-06 17:15:00 | 查看:289次
馮學武證件照
【主要事跡】
馮學武,男,漢族,1970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四川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獅子壩保護站站長,家住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米倉山鎮(zhèn)鼓城村三組。
1987年3月,17歲的馮學武就已經(jīng)進入了四川米倉山自然保護區(qū)獅子壩保護站,積極參與上山巡護、調(diào)查走訪、村組宣傳等工作。36年來,他以山為家,以林為伴,冒酷暑頂寒雪,跋山涉水,只為那片綠水青山。在極端惡劣的天氣下磕掉3顆牙,日常生活饅頭就咸菜,山泉水為湯,與兇猛野獸斗智斗勇,深夜摸黑緊急救援迷路游客……他,在護林防火的平凡崗位,甘忍寂寞;他,在海拔2200多米的鼓城山頂,譜寫人生華章。他負責的林區(qū)無一起森林火災,無一起亂砍濫伐林木現(xiàn)象,無一起亂捕野生動物現(xiàn)象。
馮學武連續(xù)五年被旺蒼縣米倉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旺蒼縣米倉山自然保護區(qū)事務中心)評為先進個人;連續(xù)三年被旺蒼縣米倉山鎮(zhèn)(旺蒼縣原鼓城鄉(xiāng))黨委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當選中國共產(chǎn)黨鼓城鄉(xiāng)第四次大表大會、中國共產(chǎn)黨鼓城鄉(xiāng)第五次大表大會、中國共產(chǎn)黨米倉山鎮(zhèn)第一次代表大會黨代表。
一雙“鐵腿”,用無窮毅力丈量腳下土地
馮學武愛山上的一草一木,愛林中的一事一物,每一次巡護對他來說都像是在走親串戶,不論春夏秋冬,每周都要上山巡邏一兩次,晚上就住在巖洞或者草棚(最近幾年才配有帳篷),餓了饅頭就咸菜,渴了捧一把山泉水,常年與毒蛇、野豬、黑熊等猛獸為伍,從此開啟了以山為家、以林為伴的巡護日常。無論是高山峽谷,還是逶迤雪山都有他的身影,守護著米倉山和生活在這片山林的動物們。他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只為守護廣元最大的“綠肺”。
36年來,米倉山保護區(qū)廣袤的山林里,馮學武帶領(lǐng)獅子壩保護站員工無論嚴寒酷暑,堅持每周至少巡山兩次,用腳步丈量數(shù)百萬里山路。
剛進入保護站時,馮學武由于缺乏對林中動物的基本認識,工作前期他備受打擊,請教前輩、查看書籍、觀察動物成為了他每日的必修課。學習這些不僅有利于他日常工作的開展,更成為他關(guān)鍵時刻的救命稻草。
在日常工作中,他憑借著自己的雙腿,幾乎踏遍了米倉山的山山水水、一溝一壑,對米倉山的地形地貌、森林資源狀況等都了然于胸,被同志們譽為米倉山的“活地圖”。馮學武從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自然保護區(qū)林區(qū),奉獻給了米倉山森林防火事業(yè)。他沒有豪言壯語,只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裝扮著米倉山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
一身孤勇,智斗邪惡守護萬畝綠毯
2002年6月,一大早,跟往常一樣例行在保護區(qū)魚兒河巡山,到達魚兒河分叉路時,他走到一處開闊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作物”,他一陣心驚:“這都是啥呀?這里還有人偷種莊稼不成?”他躡手躡腳地走近一看,憑著自己多年來對護林知識的鉆研學習,內(nèi)心再三確認“是罌粟!”正當心跳肉跳時,背后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馮學武回頭一看,幾個蒙面大漢正端著一桿桿黑洞洞的火藥槍朝他們走來,他驚呆了,哪里見過這陣式,一時手足無措。為首的蒙面大漢朝他們吼道“不想死就不要再來這里了!不準報警,不然你們婆娘娃兒都活不成了!”馮學武佯裝配合,憑借著對地形地貌的爛熟于心,伺機成功死里逃生。
第二天,他毅然決然步行2個小時再乘車2小時,和同事跑到縣城向上級單位一五一十地匯報了。最終在他和同事們、公安干警和當?shù)卣墓餐ο?,成功端掉了種毒團伙。
36年來,像這樣與邪惡分子斗智斗勇的場景還有許多,在米倉山保護區(qū)廣袤的山林里,他帶領(lǐng)獅子壩保護站員工無論嚴寒酷暑,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干好護林員的本職工作,把每一件事都“落”在實處,認真細致地守護著這座“寶庫”,清理了1000多個套子,100多個獸夾,勸阻打獵人員200余人次,協(xié)助相關(guān)部門抓獲盜獵分子10多人次?!艾F(xiàn)在砍樹、盜獵現(xiàn)象看不見了,上山遇到紅腹角雉、蘇門羚、毛冠鹿、藏酋猴、果子貍、刺猬、小麂等野生動物覓食、追逐、玩耍的活動場景更多了。
一片赤誠,滿心愧疚“舍小家”
馮學武結(jié)婚31年,雖然離家很近,但他愛崗如家、忘我奉獻,是眼里只有工作的“拼命三郎”,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并不多。遇到森林防火期或是大雪封山,更是兩個月都下不了山。周圍村民常這么說:‘一年穿了三年衣,三年陪了一年妻’,馮學武工作條件差,往返于荊棘遍布、道路崎嶇的原始森林中,衣物鞋子一年就可以穿別人三年的量,但三年陪伴家人的時間卻少的可憐。
父母漸漸年邁,他卻極少在身邊盡孝;妻子扛起全家重擔,他卻無暇噓寒問暖;子女長大成人成家,他卻錯過在關(guān)鍵時刻的陪伴。一忙起來,甚至春節(jié)值班都回不了家,妻子便帶著兒女來他工作地陪伴他。去年,妻子生病去縣、市醫(yī)院檢查治療都是女兒陪同,卻始終未見馮學武的身影,他終是無法舍棄大家為小家。
為了更好地保護林木,他常常不固定巡視時間;受工作特點限制,他常常飲食不規(guī)律、胃病找上門……而他以巡為樂,苦中作樂,在他臉上,看到的始終是淳樸和開朗。
他常年巡游在大山深處,日復一日做著單調(diào)的工作,常年與孤獨相伴。他很平凡,近乎與世隔絕,以致于人們常常忽略了他的存在;他又舉足輕重,因為他的肩上承擔著留給子孫青山綠水的責任。
好人寄語:我只是選擇了我的事業(yè),堅持了我的選擇,在我看來十分平常。
道德點評:36載光陰刻進了樹木年輪里,當年挺拔的少年也慢慢地駝起了背,山林卻在他的守護中愈加挺拔,他用一生深深地詮釋了“責任”兩字。他守望著大山,也守望著自己的靈魂。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