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2-03 17:50 | 來源:四川文明網 2022-12-05 17:49:00 | 查看:342次
胡楊證件照
【主要事跡】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6.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
地震發(fā)生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全力救援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要加強震情監(jiān)測,防范發(fā)生次生災害,妥善做好受災群眾避險安置等工作。
災情就是命令,任務就是使命!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隊按照省消防救援總隊的統(tǒng)一調派,迅速啟動應急預案,45輛戰(zhàn)車、181名指戰(zhàn)員聞令而動,攜帶搜救犬、生命探測儀、液壓擴張器等大批專業(yè)救援設備緊急奔赴災區(qū),以決勝姿態(tài)、必勝信念,展開了一場與生命賽跑、與死神爭奪的攻堅戰(zhàn)……
在這場艱苦的救援戰(zhàn)役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就是“飛鷹”航空救援隊,他們在此次抗震救災中星火馳援,生死時速,突破極限開展偵察,爭分奪秒搜救群眾,想方設法轉移傷員,為震中災區(qū)架起空中生命橋梁。
分秒必爭
“飛鷹”臨危受命赴災區(qū)一線開展偵察
聞震而動,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13時10分,成都消防接到上級指揮要求,第一時間掌握震區(qū)災情,開展空中人員搜救、山岳救援等工作。
成都消防快速調度“飛鷹”航空救援隊應急先遣飛赴震區(qū)。作為“飛系”力量的突擊隊指揮員,必須身經百戰(zhàn),具有豐富的高空、地震、水域、飛行等救援經驗,才可擔此重任。剛執(zhí)教完10天的潛水救援培訓任務,又投入支隊疫情防控第二指揮部任務中的“飛系”救援隊指揮員胡楊臨危受命,率領“飛鷹”航空救援隊趕赴災區(qū)執(zhí)行偵察任務。
13時20分,胡楊同志帶領郭習青、任果2名隊員攜帶應急救援器材裝備,疾馳駝峰通航洛帶機場,做好飛行準備。因機艙空間有限,為優(yōu)化隊伍機構,胡楊帶領1名隊員與2名機長、1名機務成員執(zhí)行航拍任務,另留1名隊員和2名機務人員通過陸路提供油料及后勤相關保障工作。陸空兩棲“飛鷹”準備充分、振翅以待。
15時45分,“飛鷹”接收命令指示:起飛,直飛瀘定執(zhí)行任務。進入山區(qū)飛行后,氣流變得極為不穩(wěn)定,飛機時有顫抖,加上氣壓和氧含量影響,容易產生視覺聽覺誤判、影響飛行操作。憑借多年的訓練,胡楊和機組已經能夠憑借精湛技藝和過硬本領熟練應對。
16時38分,航管緊急通知:“震區(qū)天氣極不安全,暫不具備執(zhí)飛條件,立即返航,落地雅安待命!”待命期間,胡楊針對復雜氣象下飛行著陸、入云后姿態(tài)修正等情況與機長進行深入交流,并針對可能出現的特情細化了預想預測,只為確保復雜條件下航空救援任務的萬無一失。
17時10分,氣象部門播報:下午氣象有好轉態(tài)勢。航管預判有不到1個小時的空窗期可供飛行。“我們不能錯過,災區(qū)人民等不起!”這是千鈞一發(fā)之關鍵。經胡楊與機長、隊員緊急商榷后,“成都消防‘飛鷹’申請起飛!”。“同意,“飛鷹”起飛!沖上云霄,突破極限。20分鐘,1200秒,胡楊帶領“飛鷹”飛越崇山峻嶺、橫越大渡河畔,成功到達瀘定縣上空。
低空振翅
突破極限成功傳回災區(qū)第一手生命信息
航路海拔高,3600米的高空缺氧、氣流氣壓不穩(wěn)、飛機航行異常顛簸,艙外的惡劣氣溫甚至會達到零下。震區(qū)山體兩側峽谷陡峭,并且時不時會被云霧遮蔽。到達災區(qū)上空后,“飛鷹”開始穿云下降??商鞖饽芤姸仍絹碓讲睿硐率沁B綿不絕的群山、縱橫交錯的峽谷,胡楊只能帶領“飛鷹”航空救援隊在云層上一圈一圈盤旋。
17時50分,天眼微開,云層斷開了一條縫,隨著陽光傾瀉能見度轉好,視野可見下方就是磨西鎮(zhèn)。為了近距離第一時間摸清震中情況。胡楊與機組緊急商研,“飛鷹”必須搶抓寶貴時機、迅速突破山脊線,執(zhí)行地空拍攝任務。
“300米、200米、100米……”隨著高度下降帶來的氣壓變化,機身不斷顫抖,同時不斷發(fā)生的余震激蕩起的山灰就像大霧一樣把飛機“蓋住”,低空航拍任務非常困難。長期的訓練配合讓胡楊與組員們“人機合一”。他們依靠目視全方位偵察震區(qū)情況,用設備航拍災區(qū)情況,密切配合機長觀察機載儀表和天氣變化,更隨時高度警戒如蜘蛛網密布纏掛的高壓電線。
“有部分山體松動,滾落的石塊,像雨點一樣向山谷傾斜而而下;有村民房屋垮塌,受傷受災的群眾正聚焦在空曠的地方急需救援;石棉縣通往瀘定縣的道路阻斷;大渡河一級支流灣東河已斷流,即有可能發(fā)生險情形成堰塞湖…”胡楊帶領隊員拍攝了大量第一手災區(qū)生命信息。
由于機艙空間和功能受限,大型通信設備在機上無法正常使用。飛機起飛時,胡楊就用4G圖傳系統(tǒng)進行拍攝,但因公網信號不穩(wěn)定,飛行途中的畫面無法實時傳回。到了山區(qū)里面,公網信號中斷,胡楊想到用衛(wèi)星電話,但可能對飛行造成一定干擾,不得不放棄。“怎么辦,第一手災情傳遞不出去?”胡楊急中生智,除了機長以外,所有人都用手機在不同位置進行拍攝,只要在航行過程中稍微有信號,就立即把資料傳出去。
“窮盡一切辦法傳遞震情,這是‘飛鷹’的使命”??傦w行時間3小時20分鐘,總距離近400公里,胡楊帶領“飛鷹”航空救援隊圓滿執(zhí)行完航拍任務,成功回傳30分鐘視頻和上百張災區(qū)照片,安全返回雅安點位。9月5日晚間,新華社、央視新聞、南方日報、四川發(fā)布等多家省市新聞媒體對胡楊帶領“飛鷹”航空救援隊搜救第一手災情資料的典型事跡專題報道,這些寶貴影像資料,為爭分奪秒投入震后救災,為生命救援贏得寶貴時間。
兩個至上
草科鄉(xiāng)“孤島”救援一個都不能少
瀘定縣6.8級地震,讓這個云遮霧繞,山高谷深,昔日風光秀麗的鄉(xiāng)鎮(zhèn)變得滿目瘡痍。巨石滑落堵塞進鄉(xiāng)的道路,沿途的擋墻護坡路面開裂垮塌,村民與外界的交通徹底中斷,形成了一個孤島。
9月6日13時,上級指派胡楊帶領“飛鷹”航空救援隊作為先遣力量,從石棉中學臨時起降點乘坐小型直升機,尋找合適場地開辟2個大型直升機降落點,便于更好對傷員傷情狀況檢查和輔助救援任務。
“直升飛機來了!消防隊來了!”當飛機抵達災區(qū)上空時,受災的群眾都聚攏振臂高喊,更有老人留下激動的眼淚。
曾經的綠水青山,現在已是面目全非。曾經靜謐安逸的村莊,現在已是千瘡百孔,揚塵卷著大小石塊從松動的山體上不斷滾落,砸向驚恐的群眾。作為地面指揮員的胡楊,頂著時而發(fā)生的余震,冒著被直升機翼卷起的飛沙走石,一邊調派指揮救援行動,一邊組織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在建工地工人對一些擋板、木材雜物等危險建筑物進行清理。現場有兩臺因斷電無法轉動的吊車臂,胡楊和隊友采用先進繩索救援技術,對阻礙直升機降落的吊臂進行旋轉和固定。
僅用了不到1個小時,“飛鷹”就成功開辟完成2個大型直升機起降點,實現了人員和物資的循環(huán)運輸。
在返航途中,直升機機艙噪音大,機艙內與營救的群眾語言溝通困難,胡楊便利用自制的“詢問卡片”輔助詢問震區(qū)一些情況,并根據反饋情況,及時向指揮部報告,為下一步快速機動、多維度災后物資投放、高效救援任務奠定基礎。
巨大轟鳴的直升機,讓這些第一次離開家園的鄉(xiāng)民有些緊張,年過古稀的89歲老人的雙手因為緊張而不停顫抖。胡楊立即走過去,伸出雙手將老人的手緊緊握住,耐心地安慰陪伴著她。
15時40分,胡楊帶領“飛鷹”安全往返2個架次,營救被困受傷群眾14人,其中危重傷員3人 。
“別害怕,奶奶,我背你出去!”,下機時,胡楊一邊小心翼翼盡量降低身體注意避開飛沙石,一邊與老人說說話安撫她的情緒。這一路胡楊至少背了15分鐘,一刻也沒有停歇,救援服早已全部濕透,直至安全護送老人到達救護車后,才察覺到左眼已經進了沙石。在簡單地處理完傷口后,胡楊和隊員們來不及休整,“飛鷹”再次升空,新一輪的救援行動又開始了。在此次抗震救災任務中,胡楊率領“飛鷹”累計搭乘直升機出動18架次,開辟5個臨時起降點,營救傷員37名,運送物資3.1噸,為震中石棉災區(qū)架起空中生命橋梁。
逆向前行
新時代“火焰藍”時刻在戰(zhàn)位報告
高大、黝黑、壯實、干練,走路都帶著風,這就是胡楊。1988年8月出生,2006年9月參加工作,碩士研究生,現任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隊滅火救援指揮部作戰(zhàn)訓練處(特種災害救援處)副處長。十六年矢志消防,3000多次生死懸發(fā),向險而行,人民至上,營救群眾120余人。
“你還記得參加過多少次救援,救出多少生命嗎?”“這個不清楚了,每天都要出警很多次,至于救過多少人,也沒有特意的統(tǒng)計過。”……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卿曾這樣評價胡楊:“世界上什么樣的挑戰(zhàn)高于生與死的挑戰(zhàn)呢?他是在用生命去拯救生命!”
在“8.16”白鷺孤島救援中,胡楊與隊友們駕舟往返水路20公里,乘風破浪、迎風頂流,成功營救78名被困群眾。在“9.19”都江堰峨鄉(xiāng)洞潭口懸崖救援中,胡楊指揮絕壁索降、凌空轉運,成功解救2名失足驢友。在“8.18”宜賓泥溪鎮(zhèn)孤島救援中,胡楊與隊友搭乘救援直升機,采用“離地懸停、單撬懸?!本仍畱?zhàn)術,成功營救被困群眾6名,這是國內消防救援隊伍首次與地方通航合作直接參與水域救援的成功案列……正是這上千次的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中,磨礪了他堅強的意志和過硬的本領,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11次,被評為“省直機關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獲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并代表中國隊四次出征國際級消防救援競技比賽,為國爭光。
胡楊的故事遠不止于此。“繩命”國際繩索救援邀請賽評核員,“格銳德”世界繩索救援賽亞洲賽安全官,四川省登山協(xié)會高海拔山岳救援隊員、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志愿者形象大使……2020年,胡楊作為教練和領隊,又率領“飛貓”高空繩索救援隊在“繩命”國際繩索救援斬獲1冠2亞佳績,在“格銳德”世界繩索救援賽,獲得亞洲賽亞軍。
“男兒不展風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這是胡楊的座右銘,手握祖輩、父輩的接力棒,這是榮耀,更是責任。他奮斗的軌跡,也是每名成都消防人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救民于危難,助民于水火,給人民以力量的初心使命。談到自己摯愛的消防救援事業(yè),胡楊說他有“四個一直”:一直在滅火救援第一線,一直和隊友們執(zhí)行急難險重任務,一直深愛著消防救援事業(yè),一直會堅持這樣干下去”,胡楊的消防人生有紅色的基因,有忠誠的底色,更有戰(zhàn)斗的華章……“只要黨和人民需要,風雨水火我都在”!
在最復雜、最艱難、最危險的救災現場,胡楊帶領“飛鷹”再次逆風起航,為災區(qū)暢通空中“生命通道”,始終奮戰(zhàn)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