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5-04 17:34 | 來源:江蘇文明網(wǎng) 2023-04-14 09:32:00 | 查看:380次
利落的短發(fā),干凈的著裝,清瘦的面龐,挺拔的身姿,今年已76歲的馬連英眼神炯炯,干練且和藹。雖然她只是揚中市新壩鎮(zhèn)紅聯(lián)村一位再平凡不過的農村婦人,但是說起她這個家,實在是命運多舛。馬連英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憑強大愛心和堅強信念維持好了這個小家。
上世紀60年代末,21歲的馬連英嫁到孫家,當時丈夫正在服兵役,家中留下一個精神失常的婆母,發(fā)病期間全無自控能力,吃飯時摔碗擲筷,時常對馬連英破口大罵,甚至有時拳腳相加。盡管日子過得糟心,馬連英從未想過放棄,幾十年來,鄰里看見她婆母每天衣服都穿得干凈整潔,頭發(fā)梳得一絲不亂,左鄰右舍總是感慨:“瞧這老太,雖然腦子不清楚,但身上清清爽爽,多虧娶了一個好兒媳??!”
但是命運和馬連英開起了接二連三的玩笑。結婚當年,馬連英喜得一子,但喜悅并未延續(xù)多長時間,不久她發(fā)現(xiàn)兒子行動遲緩,有點癡頭呆腦,醫(yī)院鑒定為智力低下,因此不能上學。為了讓兒子具備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馬連英成了兒子的老師,利用一切時間教他識字,教他與同齡人相處,教他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經過多年的辛苦努力,兒子雖然識字不多,但具備了一些學習能力,生活基本也能自理,還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基礎工作。
之后馬連英又產一女,然而禍不單行,女兒一出生就經常抽搐,6個月大時發(fā)了一次高燒,讓她喪失了語言功能。夫婦倆經常帶著孩子去南京、上海等地就醫(yī),只要聽到哪個地方有治療該病的一點信息,夫婦二人就像看到黎明的曙光,可是帶著希望而去,總是失望而歸。經醫(yī)院鑒定,她的女兒為繼發(fā)性癲癇。漸漸地,女兒全身發(fā)軟,只能臥床。更可怕的是,女兒15歲那年突然昏迷不醒,四肢癱瘓,成為僅存一息的植物人。鄰里親戚都勸馬連英放棄,她卻異常堅定地說:“女兒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不管怎樣我都要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好好服侍她,直到她咽下最后一口氣?!?/p>
女兒的一切,馬連英全權包攬,她將食物攪成流汁,一勺一勺地為女兒灌食;為了給女兒排便,她都是用手指替女兒摳??;冬天女兒換衣服麻煩,家中又沒有暖氣,她就把女兒的衣褲放在懷里捂熱,再給女兒一件件穿上……這樣艱難困苦的歲月一過就是46年。
2007年,馬連英確診乳腺癌,手術前她對醫(yī)生說:“我一定要堅持活下去,只要我還在,我的家就不會散?!睉{著這樣的信念,馬連英戰(zhàn)勝癌癥活了下來,繼續(xù)用瘦弱的身軀支撐起自己的小家。
馬連英平凡又偉大,在艱難的生活中堅守著生活的希望,不離不棄、舍己為家、盡心盡責,用堅強的脊梁詮釋了最重的孝義和最深的母愛。本報記者 陳怡帆 童本寬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