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8-28 20:59 | 來源:廣州文明網(wǎng) 2022-08-04 | 查看:473次
好人簡介:
康金華,廣州市越秀區(qū)愛心志愿服務中心理事長、世貿大廈志愿驛站站長。她從2009年開始投身志愿服務,一干就是13年。2011年9月7日,“媽媽私房菜”項目作為獨立品牌正式啟動。此后,她帶領志愿者為長者送愛心餐,陪他們聊天逛公園。同時,康金華還關愛殘障人士的就業(yè)和生活,時常給環(huán)衛(wèi)工人送關懷。在她的帶動下,很多青年志愿者加入隊伍,一起傳遞溫暖。
好人說,“我們在這個社區(qū)生活,為鄰里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舉手之勞”。
投身志愿服務 為老人送愛心餐
康金華原本是一名護士,成為志愿者,她笑稱都是受女兒的影響。2008年,剛剛初三畢業(yè)的女兒開始接觸志愿服務。半年過去,看著女兒的種種變化,康金華十分好奇。次年,她和女兒一起參加志愿服務——每周到兒童醫(yī)院探望白血病患兒。起初,有人問她:“你們能堅持多久?”“至少一年吧?!笨到鹑A回答。然而,康金華這一做就是整整13年。
到2011年底,從單位內退后的康金華開始專職運營志愿團隊,成為街坊身邊的“華姐”。由于為人親和,號召力強,2014年7月,康金華成為世貿大廈志愿驛站站長和越秀區(qū)愛心志愿服務中心理事長,帶領近千名志愿者開展“媽媽私房菜”“老人院探訪”“冬日暖陽,驛站送暖”“志愿服務集市”“美麗廣州、美好家園”以及“融愛計劃”等多項品牌特色活動。
其中,“媽媽私房菜”項目作為獨立品牌于2011年9月7日啟動。談起項目的成立,康金華仍記憶猶新:“當時有愛心企業(yè)找到我們,說可以為老人提供一個同游珠江的機會。當天,很多老人下午3點就洗好澡在家等著,這讓我們頗有感觸——原來他們是這么渴望得到溫暖?!?/p>
此后,康金華便與街道對接,想為長者做點什么。街道交給她一份1000多戶的長者名單后,她帶著志愿者一家一戶走訪調研長者的生活,最終把焦點放在“私房菜”這一暖心主題上。每到要去看望長者的日子,驛站的志愿者都會親自到市場進行采購。沒有固定的菜譜,沒有統(tǒng)一的廚房,志愿者把長者當成自己的親人,用心為他們做上一桌“家常菜”。社區(qū)獨居或孤寡長者的生活,因為這些志愿者的愛心付出而更加溫暖。
“傳統(tǒng)的長者飯?zhí)靡话銜诠潭ǖ臅r間和地點向長者發(fā)放餐食,而‘媽媽私房菜’把這些餐食送到長者家中,讓他們可以用最舒服的方式享受這份關心?!笨到鹑A說。在送餐上門的同時,志愿者還會陪長者聊天,聽他們講年輕時的故事。在特定的節(jié)假日,志愿者還會帶著長者下館子,或陪同他們到公園、社區(qū)里走走。如今,“媽媽私房菜”已成為康金華志愿服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關愛殘障人士 細微之處見溫暖
除了社區(qū)長者,康金華還十分關心殘障人士。她從各工療站了解到殘障人士收入不高,由于種種原因,能成功就業(yè)的也是極少數(shù)。為此,康金華有針對性地從生活實踐和就業(yè)技能方面教導殘障人士,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可以安排殘障人士就業(yè)的崗位;及時了解相關政策,向企業(yè)推介。她還聯(lián)合越秀區(qū)殘聯(lián)、區(qū)康園服務中心舉辦殘障人士文藝匯演,豐富殘障人士的文化生活。
在日常走訪中,康金華得知小梅(化名)一家四口有3人為殘障人士,全家居住在建設大馬路一處9平方米的房子里。隨后,她大力向街道舉辦的無障礙改造工程項目推薦這一特殊家庭,最后經(jīng)過評估,小梅家的房屋作為項目試點進行改造??紤]到殘障人士的特殊性,為給他們裝出一個安全舒適無障礙的家,設計師在改造前反復勘察、測量,根據(jù)他們的具體情況研究方案??到鹑A每次都會陪同小梅和設計師討論修改方案,方案一改再改,直到適合家中的每一名成員。
為了幫助殘障人士學習生活自理,康金華耐心教他們認識人民幣,教他們買菜、洗菜,做一些簡單的餐食?!叭绻幸惶欤麄兊母改富蚣胰瞬辉谏磉吜?,他們起碼不會餓肚子。我們生活在這個社區(qū)中,為鄰里所做的一切都只是舉手之勞?!笨到鹑A說。這樣接地氣的志愿服務早已融入她的日常生活,她與志愿者敲開一扇又一扇門,送上熱騰騰的飯菜,收獲大家贊許的笑容。
開展多元服務以平常心做公益
“我們沒有想過要給這些長者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做好手頭上的事情就夠了。”除了烹制愛心餐,康金華還帶領志愿者努力改善長者的生活。有一名長者因遭遇車禍患上嚴重的腿疾,志愿者在評估其住處條件時,發(fā)現(xiàn)其使用的蹲廁是一處安全隱患。隨后,康金華召集一眾志愿者為該長者的洗手間進行改造。
“立足街道,關愛社區(qū)困難群眾”一直是康金華和志愿者開展服務的宗旨。無論是陪長者就醫(yī)、幫長者理發(fā)、為他們讀書讀報,還是提供專業(yè)的心理疏導和法律援助,驛站的志愿者將每一項愛心服務都落到實處。談起堅持做公益多年,康金華說:“作為團隊的領頭人,一定要向團隊成員灌輸一個理念,就是用平常心、踏踏實實地做公益。不需要過分拔高自己所做的事情,這樣才會越來越開心,越來越享受——互相信任,一起進步,這才是志愿者精神?!?/p>
從2009年到現(xiàn)在,康金華團隊的志愿者從還在上學的孩子成長為職場上的精英。他們有時因為太忙無法參加某一場公益活動,但他們始終懷有一顆愛心,工作之余盡量抽空參與志愿服務??到鹑A特別關注青年志愿者,幫他們找合適的工作,讓團隊里的每一個人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讓志愿者在有余力的同時做自己最擅長的事,這是康金華管理團隊的訣竅。在她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志愿者隊伍,將愛心繼續(xù)傳遞下去。(信息時報)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