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0-12-12 00:50 | 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 2010-12-06 | 查看:1674次
新晃侗族自治縣步頭降苗族鄉(xiāng),群山環(huán)抱,最高山峰天雷山海拔1100多米。然而在天雷山上,有一個人在這里踏出了一條“愛心郵路”。
他就是步頭降郵政支局投遞員楊國榮。這位土生土長的苗家漢子,10年來憑借一股堅毅和熱情,將“愛心郵路”銘刻在苗家人心中。
“天雷山,離天只有三尺三,山上下雨山下晴,山下有雨山上冰?!睆?0年前踏上天雷山郵路第一天起,楊國榮就時刻想著為貧困的家鄉(xiāng)做點什么??吹阶约好刻焖偷目萍碱悎蠹?,他萌發(fā)出用報刊引導(dǎo)苗家致富的想法。天雷村大田組17戶人家都很窮,楊國榮挨家挨戶上門引導(dǎo),17戶人家有12戶訂了科技類報紙。不久,組里有人養(yǎng)起了豬羊,有人種起了葡萄生姜,還有的種起了梨樹……楊國榮每天及時把報紙送到村民手中。幾年下來,大田組變樣了,成了鄉(xiāng)里脫貧致富的典型。2008年郵政啟動服務(wù)“三農(nóng)”,楊國榮又買了一臺摩托車配送農(nóng)資。3年間,他每年送化肥20多噸、種子2000多公斤、農(nóng)藥4000余瓶。
跑鄉(xiāng)郵10年,楊國榮在郵路上做的好事不計其數(shù)。姑巴村上壙坎組“五?!崩先藯類塾?0多歲時丈夫去世,自己好不容易把3歲的兒子拉扯大,兒子又在2004年因車禍死去,她傷心地哭瞎了雙眼。6年前的一天,楊國榮送郵件路過楊愛英家,第二天就幫助老人架通水管,安上水龍頭,建好蓄水池,讓老人從此用上了“自來水”。6年來,老人家里沒了柴火,楊國榮每次就順路撿一些柴火帶來;沒了油鹽洗衣粉,楊國榮又跑10多公里去市集買……楊愛英眼睛看不見,聽力卻特別好,每次聽到楊國榮的摩托車聲,人就高興地摸著站到門口:“是榮伢子來了!是榮伢子來了!”
2008年初,冰雪封山,天雷山林場卻來了幾個包裹、幾張匯單,還有一大捆報紙、雜志。楊國榮執(zhí)意冒險步行上山。天雷山上雪花飛揚(yáng),楊國榮擔(dān)著郵件深一腳、淺一腳,27公里山路足足走了5個多小時。下午6時,他又帶著林場職工的郵件,一路上走走滑滑回到單位。同事們圍上來看他傷了沒有,他笑哈哈地說:“棉帽,棉衣,棉手套,還加上稻草,摔不痛!”楊國榮就是這樣樂觀豪爽。
鄉(xiāng)村沒通公路前,郵件用扁擔(dān)挑,苗家人稱楊國榮為“一根鐵扁擔(dān),一雙鐵腳板,風(fēng)雨無阻”。如今通了公路,他的摩托車像一只雄鷹,無論狂風(fēng)暴雨、冰雪封山,始終在天雷山上振翅翱翔。今年3月,香港寄來一封地址不詳?shù)钠叫?,楊國榮用了一個多月最后找到信主的兒子吳必勝。原來吳必勝的姑媽從小給人當(dāng)童養(yǎng)媳,后來去了香港。香港回歸后,她想回鄉(xiāng)省親祭掃,寫封信寄給哥哥,不料哥哥早已去世。如今,這封信落在楊國榮手上,終于讓她圓了夢。10年來,已有100多封疑難信件在楊國榮手里從“死信”變成了“活信”。(通訊員吳家文 吳小菊 記者張斌)
(責(zé)任編輯:吳雄)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