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8-03-23 21:13 | 來源:今日女報 2018-03-22 04版 | 查看:1381次
文、圖:今日女報/鳳網首席記者 譚里和 實習生 陳圣恩
6000元錢,這是湘潭大學大二女生肖嘉英從踏入大學開始,三個學期里,堅持12個月,每個月從父母給的1800元生活費中省出500元錢積累到的一筆“巨款”。
積累這筆錢,她不是用來買新款蘋果手機或時尚衣服。
3月12日,開學第一天,肖嘉英把這筆錢全部匯到了懷化市會同縣婦聯(lián)的賬號上。隨后,按照之前約定,這筆錢由會同縣婦聯(lián)轉交到了當地10名家庭貧困的學生手中。
肖嘉英說:“做這件事,是我上大學第一天就開始準備的,是我的一個心愿?!?/span>
會同縣婦聯(lián)主席梁娟說:“這不是我們婦聯(lián)收到最多的善款,但意義卻非常特殊!”
約定
3月12日,湘潭大學開學第一天。
當天上午,半個月前剛滿20歲的該校大二女學生肖嘉英報完名后,便匆匆來到了學校附近的銀行。
銀行里的人實在太多,肖嘉英有些緊張,因為她包里揣著一筆“巨款”。等終于叫到她取的序號時,她幾乎一路小跑到柜臺。
“銀行工作人員問我匯多少錢,我剛報數額,對方說,這點錢,你就去自動存取款機上辦吧!”3月21日,在湘潭大學校園里,一襲長發(fā)、身材高挑的大學生肖嘉英跟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談起那天匯錢的小插曲,有些難為情。
15分鐘后,肖嘉英把匯款的回執(zhí)單拍照,通過微信發(fā)給了懷化市會同縣婦聯(lián)主席梁娟。
肖嘉英其實并不認識梁娟,之所以打錢給梁娟,為的是兌現一個約定。
早在幾天前,梁娟接到一個女孩子的電話,“她跟我說,想資助10個家庭困難的孩子”。
梁娟了解到打來電話的肖嘉英還只是一個大二學生時,她有些吃驚,“我問了錢的來源,她說是讀大學期間從生活費里省下來的;我問她的家庭情況和父母意愿,她說家庭條件還可以,父母很支持她這樣做”。
“肖嘉英一直跟我們強調,一定要提供家庭特別貧困的山區(qū)孩子名單?!绷壕旮嬖V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這筆錢太特殊,感覺沉甸甸的,我們絕不會辜負這個大學生的愛心?!?/span>
幾天后,梁娟給肖嘉英提供了10個孩子的名單以及詳細的家庭情況。
“我了解到這些學生的家庭情況后,真的有些難過,馬上就同意了。他們說每個人600元錢,就可以當這些小學生一學期的生活費了?!毙ぜ斡⒄f。
幾乎是沒有絲毫猶豫,肖嘉英決定這樣處理這筆從三個學期的生活費里省下的“巨款”。
醞釀
作為湘潭大學法學專業(yè)的大二學生,在同學眼中,肖嘉英出類拔萃——她是班上的副班長,學習成績在整個年級排名前十,是“三好學生”,也是甲等獎學金獲得者,還被評上了優(yōu)秀志愿者。
肖嘉英平時生活“不苛刻自己,但也比較節(jié)儉”,唯一被她稱為“奢侈品”的是一塊滑板,花1200元錢買的。
“沒辦法,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項運動。”肖嘉英言語中有些羞澀。事實上,她得到這塊滑板也很不容易,母親不同意買,錢是她從姐姐那里“死纏爛打要來的”。
肖嘉英說,她也買過名牌鞋子和衣服,但她從來不刻意追求,合適就好。“時尚對于我來說,就是對生活追求的一種正確的態(tài)度,追求真善美不也算時尚嗎?” 肖嘉英說話時笑容燦爛。
幾乎沒有人知道的是,從肖嘉英踏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她便在醞釀著一件“時尚的事”。
父母每個月給肖嘉英的生活費是1800元,這在現在的大學生中算比較普遍,但肖嘉英發(fā)現“自己用不著這么多錢”。
“我從網上經??吹揭恍╆P于山區(qū)小孩上學的新聞,有的孩子因為家里窮,甚至不吃中餐,很觸動我,于是,我想盡我的一點能力。”肖嘉英說,她的初衷其實很簡單。
肖嘉英決定每個月從生活費里省下500元,三個學期后,她用12個月積攢下來了6000元錢。
肖嘉英特別強調說:“這6000元錢其實也不是真正意義上我自己掙的錢,這是上大學以來我從父母每個月給我的生活費和零花錢中節(jié)省出來的。”
肖嘉英跟父母說了資助貧困學生這個想法后,他們非常支持。
“這是我的心愿,等我大學畢業(yè)那天,我還會做這樣一件事?!毙ぜ斡⒄f,“這將是我送給自己畢業(yè)禮物的一部分?!?/span>
肖嘉英說,她現在的責任是把法學專業(yè)學好,考上研究生,走上社會后,做一個好律師或者說法律的守衛(wèi)者,將來能在社會上擔當起一份公平和正義。
成長
這不是一個出生富裕家庭的女孩,這也不是她一時的沖動之舉。
肖嘉英的老家在邵陽市新寧縣農村,6個月大時,父母為了生活,帶著她南下廣東。
“那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生計不得已外出,但又不忍心把孩子留在老家。”3月20日下午,肖嘉英的母親肖和青對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說,“最開始,我們一直想把孩子帶在身邊,不想讓她成為留守兒童”。
殘酷的現實卻讓這位母親作了妥協(xié)。最終,肖嘉英的幼兒園在廣東東莞上的,又在深圳讀了小學一年級。高昂的開支,讓肖和青夫婦無法承受。肖嘉英讀完小學一年級時,便被父母送回到新寧縣老家農村,托付給了姨媽。那一年,她6歲。
11歲那年,隨著家里條件好轉,肖嘉英被送到長沙一家寄宿制學校,開始了獨立生活。
“他們家經濟條件好起來后,助人成了他們的家風。這些年來,他們家資助過村里十多個孩子上大學,很多時候肖嘉英都參加了。父母的善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孩子?!?月21日下午,肖嘉英的老家新寧縣回龍鎮(zhèn)村田村黨支部書記肖前進對今日女報/鳳網記者說。
最讓肖前進記憶深刻的是:“這孩子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去年過年前,關在家里兩三天,給村里二十多戶五保戶寫了對聯(lián),和父母帶著慰問金及禮品送上門。”
3月21日,當記者再次跟肖嘉英談起這些時,她笑言,其實這些都只是小事,不足說道。
“我不希望被打上標簽,做這件事,是我力所能及,而且樂意做的,不能說這樣做就要被表揚,不這樣做就被鄙視,不能被道德綁架?!毙ぜ斡⒄A苏K敉舻难劬?,停頓了一下說,“但我想,做總比不做好吧!”
記者手記
讓善舉成為一種時尚
“有肖嘉英這樣的學生是我們湘潭大學的榮耀。”3月21日,湘潭大學副校長劉建平接受今日女報/鳳網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我們有二十多位學生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誕生了令人矚目的學生“模范群體”,他們當中有全國道德模范文花枝、楊懷保,全國百佳優(yōu)秀志愿者王達佳,舍身救火英雄夏形義烈士……今天,肖嘉英省出生活費資助10名山區(qū)孩子的善舉,又為這個“模范群體”增添一抹溫暖的亮色!
在三月學雷鋒月里,這個姑娘用實際行動,生動地詮釋了雷鋒精神。
6000元,對于有錢人來說并不多,但對于大學生來說并不少,特別是每月節(jié)省500元,堅持了12個月,不是為了買蘋果手機和名牌衣服,僅僅是為了幫助素未謀面的貧困孩子,這顆向善的心彌足珍貴。
毋庸置疑,每一顆愛心都培育于向善溫暖的環(huán)境。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肖嘉英的向善,體現在她的言行舉止里,也許已經成為她內在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她的這一切表現,源于家風、校風的滋潤啊!
“追求真善美不也算時尚嗎?”她說得真好。
是的,時尚,不等同于時髦!在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時尚應成為一種追求真善美的意識。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堅持施以善舉,我們每天每月都心懷善意,這個世界就愈發(fā)美麗。到那時,全社會處處都是“模范群體”了。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