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11-12 17:52 | 來源:科技日報 2017-11-10 02版 | 查看:514次
房琳琳
近日,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等權威外媒報道,中國和西方科技巨頭先后在東南亞國家投資,一場市場份額爭奪戰(zhàn)悄然打響。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企業(yè)正借助科技革命帶動的產業(yè)變革加速度,將新“四大發(fā)明”之一——互聯網購物推向全球。
以馬云為首的阿里系,正快速布局,試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打造完整的電子商務生態(tài)系統。10月30日,阿里云宣布其馬來西亞大區(qū)正式面向全球開放服務;11月3日,阿里巴巴首個海外eWTP試驗區(qū)——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qū)在吉隆坡全面啟用運營,將把清關時間從1天優(yōu)化到3小時,72小時內可將貨物運往東盟各國。
市場潛力就是動力。全球的經濟觀察家看出了門道——東南亞地區(qū)近6.5億人口約為美國的2倍、日本的5倍,移動端總數高達7億;2016年該地區(qū)網民超過2.6億,現在,這一數值正以每月380萬人的增幅上升。預測認為,到2025年,東南亞的電子商務銷售總額可達到880億美元。
在“搶灘”東南亞的過程中,勁敵亞馬遜也下了本錢。但分析認為,物流等基礎設施跟不上激增用戶的需求,制約了其擴張“版圖”的速度。相比之下,阿里巴巴將網購相關的支付和物流,以及游戲、外賣、通訊等拓展服務,一概容納其中,為國內超過十萬家中小企業(yè)提供了“規(guī)模出?!钡牡讱夂涂可健?/span>
在中國本土經濟版圖中,科技創(chuàng)新對經濟深度調整結構、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正發(fā)揮著“關鍵性作用”。“科技要面向經濟,經濟要依靠科技”,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22日對科技部的考察,透露出中國推進科技經濟融通發(fā)展的重要信號?;ヂ摼W和大數據平臺正是科技與經濟成功融通的高增長領域。
阿里巴巴依靠智能物流、機器人倉庫、云計算平臺等高科技支撐其快速海外擴張,無疑為后來者貢獻了值得玩味、值得學習、值得剖析的“融通樣本”。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