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4-14 11:01 | 來源:楚天都市報 2017-04-11 07版 | 查看:1026次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
臨近畢業(yè)季,“空巢青年”這個詞突然間又火了起來。有媒體統(tǒng)計,目前,超過5800萬人在中國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20到39歲獨居青年已達到2000萬。(4月10日央廣網(wǎng))
標簽識人,病毒式的流行著。暖男、女漢子、孩奴、技術(shù)宅……每人身上都貼著幾個“被代表”的標簽?!翱粘睬嗄辍币彩瞧渲幸粋€。可“空巢青年”這個說法夠奇怪的。社會關(guān)注“空巢老人”,是基于老年人需要關(guān)愛和照顧。但是,“空巢青年”是什么?年輕人羽翼豐滿后,就該離巢高飛,投身于廣袤天地,歷經(jīng)風雨,書寫人生,又何來空巢之說?
網(wǎng)絡(luò)上解釋“空巢青年”,是指自己選擇在大城市奮斗,出于種種原因,暫時獨居。這不是很正常嗎?從古至今,從東到西,誰還沒有這樣一個過渡期?許多人將此視為人生的黃金期,沒有負累憂慮,充滿勇氣精力,敢于放飛想象,能夠抵達未知?,F(xiàn)實中也有很多人,在這一階段實現(xiàn)了自我積累,為夢想奠基。在該談論奮斗的年紀,卻為無人守候而感慨,未免暮氣沉沉,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不過,雖然“空巢青年”的說法奇怪,它走紅卻并不奇怪。網(wǎng)絡(luò)不傳播事實,只傳播情緒。一個邏輯并不嚴密的詞,只要攜帶了某種共通的情緒,便能在口口相傳下成為網(wǎng)絡(luò)熱詞。與之相似的,還有簈絲、單身狗等,都是迷惘中的年輕人,對現(xiàn)狀的自嘲。自嘲沒問題,只是自嘲過后,是依然故我,還是尋求改變?魯迅先生曾這樣形容年輕人:“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闭f白了,這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span>
你還年輕,怕什么“空巢”?能享受孤獨,就審視自我;想結(jié)交友朋,就敞開心扉;無人問你粥可溫,何妨自己煮碗湯,外賣也挺方便的;無人與你立黃昏,何妨相約黃昏后,加班也能賺人品。過年回家覺得催婚催生煩死了,獨自奮斗又覺得巢空床冷好寂寞,這不是矯情是什么?
對“空巢”的過度敏感,源于對奮斗的誤讀。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現(xiàn)實傾軋越來越多,輿論渲染下,很多人覺得奮斗是件特別苦的事,總想著能繞開就繞開。如果要上山頂看風景,可沒有一路的攀登,哪來的風光無限?所謂奮斗,遠不止于物質(zhì)積累。如何在獨立的生活中,成為更完善的人,才是奮斗的要義。不要將是否有錢與婚姻愛情掛鉤,不要將自己的快樂寄托于他人評價上,不要把未來視為洪水猛獸,不要將磨煉當成虛度時光。要做的事那么多,何來的空巢之感?
年輕人自己拿“空巢青年”打打趣,無大礙,甚至可視為一種激勵,在自嘲與自省中,從青澀走向成熟,從沖動走向理性。但隨意亂貼“空巢青年”的標簽,圈起一群人,為他們擔憂唏噓,卻不是件好事。過度渲染這種情緒,會讓年輕人畏懼改變、害怕打拼、對大城市的生活充滿誤解,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甚至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讓壓力和焦慮無處釋放。
這是個充滿選擇的幸運年代,沒有人生活在封閉巢穴之中。你可以滿懷熱望地疾馳,也可以現(xiàn)世安穩(wěn)地慢行,但是,千萬別不做選擇,自怨自艾,在嘆息中浪費了人生最好的年華。多年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擁有這樣的一塊空白,方是人生最珍貴的饋贈。
聲音
《人民日報》:將“空巢青年”的標簽直接貼在廣大奮斗在城市中的青年身上并不妥當。事實上,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其奮斗群像,“空巢”更是幾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經(jīng)歷的階段,因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經(jīng)歷這樣的“中空”狀態(tài),在歷練中積累生存技能、鍛煉自理能力。
光明網(wǎng):必須承認,在一個城鄉(xiāng)二元化社會,不少年輕人選擇背井離鄉(xiāng)成為“空巢青年”,除了主動的選擇,或許更有無奈的因素。比如較之于那些主動選擇“單身”的人,不少人或許只是“被單身”。同時,有必要反思,我們的社會是否真的為這些愿意“空巢”的年輕人提供了足夠的準備和空間?
發(fā)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