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7-01-21 22:03 | 來源:新京報 2017年01月17日 第A11版 | 查看:663次
市教委有關負責人稱,防治“校園欺凌”要納入學校安全統(tǒng)籌考慮,學校要建立早期預警機制
昨日,北京會議中心,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豐臺團小組會,佟麗華代表發(fā)言。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新京報訊 (記者黃穎)來自東城團的代表任素永建議,學校應設專職安全副校長,以應對有關學生安全的各種挑戰(zhàn)。對此,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fā)言人李奕在回應任素永代表時表示,這實際上是一個大安全的概念,甚至校園欺凌也是校園安全的一個方面。
“現(xiàn)在孩子上學過程中接觸的面太多了”,李奕說,其中除了交通安全,還涉及信息安全、交往安全等新情況,“比如同學之間的日常打斗,如果處理不好都會變成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事情?!?/p>
據(jù)了解,目前北京市教委已部署了相關工作,要求建立健全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將其納入學校安全工作統(tǒng)籌考慮。
具體來說,市教委要求各個學校建立早期預警機制,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輔導室的作用,通過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輔導等方式,及早進行心理疏導。同時,要密切師生關系,密切家校溝通,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系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準確研判,及時跟進教育。
同時,要樹立危機干預意識,堅持面向全體和關注個體差異相結合,關注學生中具有極端情緒、攻擊行為、人際交往不良、膽小退縮等心理行為特征的個體,開展針對性心理輔導教育。
市教委還要求,學校要嚴格落實值班、巡查、門禁制度,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器械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針對學生易發(fā)生矛盾沖突的重點區(qū)域、重點時段,確?!叭馈甭鋵嵉轿唬瑖婪乐行W生欺凌和暴力的事件。
數(shù)說
2016年校園欺凌案件數(shù)量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數(shù)量的6%,北京市檢察系統(tǒng)對校園欺凌犯罪審查批捕35人、受理審查起訴校園欺凌犯罪56人。其中男生犯案占60%以上,同時,由于受青春期容易沖動的特征影響,未成年人在高中階段更容易制造校園欺凌案件。
問題
14歲以下未成年人沒“法”管
“對于14歲以下未成年人嚴重的不良行為,法律規(guī)定是有欠缺的。”北京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檢察部主任岳慧青說,從社會制度層面來看,根據(jù)曾經接收所謂“問題學生”的工讀學校目前的規(guī)定,需要有未成人和其監(jiān)護人的同意才能進入工讀學校,否則,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不良行為記錄的未成年人必須仍在原校就讀。
從法律層面來看,《刑法》對14周歲以下未成年人不予刑事處罰,《治安管理處罰法》對14歲以下未成年人未作規(guī)定,僅規(guī)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不執(zhí)行行政拘留處罰”,也就是說,對14至16歲的未成年人可以罰款,但不執(zhí)行拘留。
作為常年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檢察官,岳慧青認為,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一些問題的發(fā)生是很難避免的:“需要成年人社會理性地對待這些問題,沒必要輕易地就給未成年人的糾紛貼上校園欺凌的標簽”。
“比如未成年人之間偶然的打架斗毆等行為是否屬于校園欺凌?”岳慧青說,她認為這種情況需要探討,而真正可以界定為校園欺凌的案件一般應該是未成年人在相對長時間內或者多次遭遇毆打等暴力行為,并因此導致學習生活和心理受到影響。
談到如何更好地凈化校園環(huán)境,岳慧青表示,應該加強學校和家長對事件的處置能力:一方面,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與預防違法犯罪;另一方面,加強對學校、教師、家長的培訓,通過多種渠道開展相關的法治教育。
代表建議
佟麗華:建議成立少年家事法院
對于校園欺凌與未成年人犯罪,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進行了多年的專門研究,本次人代會上,他帶來的建議之中,有3份與關注校園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相關。
他提出,教育主管部門應編制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手冊,并強化對學校老師及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在立法層面上,他呼吁成立少年家事法院和少年檢察院。
對于欺凌行為嚴重、給受欺凌對象造成傷害的情況,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需要司法機關的介入。佟麗華指出,由于未成年人身心發(fā)育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弱、易沖動卻也易矯治等特點,應設立專門的少年檢察院,以更好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
佟麗華說,將涉未成年人檢察職能整合到一個專業(yè)化機構,有助于理順未成年人檢察與未成年人警務、未成年人審判之間的關系,增強檢察機關對外協(xié)調力度,統(tǒng)一協(xié)調解決長期存在的分管分押難以落實、收容教養(yǎng)無法執(zhí)行、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或違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保護管束措施缺乏等問題。
與此同時,他還提出成立少年家事法院?!凹彝ナ墙M成社會的基本單位,未成年人案件與家事案件相互交叉,出現(xiàn)不良行為與家庭生活環(huán)境也密切相關,如果將所有涉及未成年人和婚姻家庭的案件,實行集中的專業(yè)化的審理,將更有利于調處家庭矛盾,更好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p>
為此,佟麗華提出,由北京市檢察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分別建立綜合的少年檢察院和少年家事法庭,并建立1-2家分院,同時要打破行政區(qū)劃的限制,推動設立3-5家基層少年檢察院和少年家事專門法院。
■ 現(xiàn)狀
校園欺凌案無明顯增長
日前,校園欺凌案件再度引發(fā)注度。從上世紀80年代就從事未成年人案件處理、北京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檢察部主任岳慧青介紹,校園欺凌案件的數(shù)量在近些年并沒有明顯增長。
岳慧青介紹說,2016年,北京市檢察系統(tǒng)對校園欺凌犯罪審查批捕35人、受理審查起訴校園欺凌犯罪56人。其中男生犯案占60%以上,同時,由于受青春期容易沖動的特征影響,未成年人在高中階段更容易制造校園欺凌案件。
近日,記者走訪了幾所北京的中小學,學校負責人均表示學生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但只是小摩擦,須謹慎界定“校園欺凌”。
延慶區(qū)第四中學教學副校長徐紅梅告訴新京報記者,學校里確實會存在一些學生間的矛盾沖突,尤其是男孩子之間,是不可避免的,但校園欺凌目前還沒有。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及附屬校尉胡同小學校長王蕾介紹,從經驗看,初一初二學生進入青春期,學生間容易發(fā)生沖突,但在高中這種情況相對較少,學生較為理性。而從性別方面看,個案中男孩出現(xiàn)這種沖突的情況相對多些。
學校都會采取哪些措施應對“校園欺凌”?徐紅梅介紹,一般小矛盾會由班主任或年級組長出面調解進行裁判,如果無法處理的會由德育處出面甚至將家長請來進行協(xié)調。
王蕾介紹,該校每年會進行兩次診斷,全體老師學生都會參與,“同伴關系”是其中重要的維度,排查隱患。同時,學校也與高??蒲性核献?,編寫了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教材,初一到高三,每周學生都會上一節(jié)心理課,對學生積極引導。
在中關村二小事件發(fā)生后,徐紅梅表示,校長反復強調學校中不能出現(xiàn)類似事件,在每周的班主任例會等會議上,讓班主任各負其責,加強德育教育,更主動地了解學生情況。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黃穎 王巍 趙實 沙璐 吳為
發(fā)表評論
網友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